夜深人静,陆青阳独自在书房里,意识沉入那片空间。
在高科技区仔细搜寻,找到了助听器。
这是现代世界的款式,不止小巧,操作起来还极为方便。
第二天,陆青阳便借口这是托人从港城带来的。
“奶奶,我这儿有个朋友从南边带回来的助听器,您要不要试试?”
方老太瞥了一眼那不起眼的小东西,兴致不高,但看着孙子眼里的期待,还是勉强点了点头。
陆青阳小心翼翼地帮奶奶将助听器放入耳道,动作轻柔。
它的外形经过空间优化,佩戴感几乎为零
“我给您调调,您要是觉得声音太吵,或者耳朵不舒服,就摇摇头。”
方老太点点头。
突然,她的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突然听到了隔壁院子孩子打闹的声音。
丁盼云在厨房里和刘婶商量晚上做什么菜,那絮絮叨叨的说话声。
方老爷子在隔壁屋里,习惯性地清了清嗓子,那声音不大,却让她下意识地朝那边偏了偏头。
陆青阳仔细观察着奶奶的表情,看到她眼神里那一闪而过的细微波动,知道起效了。
他将音量调节到一个最舒适的档位。
“奶奶,感觉咋样?”他轻声问。
方老太缓缓转过头,心里有些激动:“好像……是清楚点儿了。”
陆青阳心里松了口气,面上依旧平静:“觉得清楚就行,就是个通气的玩意儿,戴着不难受就成。”
他没有过多解释,只是让奶奶慢慢适应。
那天丁盼云在厨房里嘀咕:“这盐好像放多了”。
坐在客厅的方老太却慢悠悠接了一句:“咸了就再加点水。”丁盼云举着锅铲愣在原地,这话要是放在前些日子,她得凑到婆婆耳边喊三遍。
那台彩色电视机前,方老太的身影又出现了。
她重新拾起了听戏的爱好,听到《四郎探母》里“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时,她会跟着轻轻哼唱,手指在膝盖上打着拍子。
方老爷子看着老伴儿,偷偷把她的茶杯往她手边挪了挪。
她还愿意下楼遛弯了。
碰上老街坊王奶奶扯着嗓子问:“老姐姐,耳朵好些啦?”
方老太只是摆摆手,脸上带着点讳莫如深的表情:“年纪到了,就这样啦,没办法的事。”
可等人家一走,她脚步都轻快了些。
偶尔有细心的老姐妹发现端倪:“咦,今天跟你说话怎么不费劲了?”
方老太就笑眯眯地拍拍对方的手背:“家里孩子们孝顺,成天琢磨这个那个的,非要让我试试他们的法子。”
只有一次,她戴着助听器在院里打盹,陆青阳下班回来,习惯性地放轻脚步。
刚要经过,却听见老太太闭着眼睛嘟囔:“回来就回来,跟做贼似的。”
陆青阳脚步一顿,嘴角弯了上去。
……
沈茉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给奶奶扎针按摩的事,会被同学小林悄悄写了篇通讯稿,还投给了校报。
那天刚下课,她就被几个不熟悉的同学拦住了。
“沈茉同学,校报上那篇《银针寄情,孝心暖耳,记中医系学生沈茉用传统医学守护家人》写的是你吧?”
一个戴眼镜的女生推了推镜框,语气里带着好奇,“我奶奶耳朵也不好,你那个按摩手法难学吗?”
沈茉一愣,接过同学递来的校报。
油印的纸张上,她那会儿在宿舍里边比划边和小林聊天的内容,竟被写得有模有样,还提到了耳门、翳风几个穴位。
“是的,不难学,我可以教你们。”
“那可真是太好了。”
这之后,沈茉发现自己走在校园里,认出她的人多了起来。
在食堂排队打饭,会有陌生同学凑过来小声问:“是沈茉同学吗?我想问问,要是平时眼睛干涩,按哪个穴位比较好?”
去图书馆上自习,对面会推过来一张纸条:“沈同学,打扰了,我妈妈睡眠不好,除了喝酸枣仁汤,还有没有简单的按摩方法?”
沈茉起初有些无措,但看着同学们真诚求教的眼神,心里慢慢有了主意。
在学生会换届时,她鼓起勇气,在竞选提案里加了一条:创办“中医保健小课堂”,利用课余时间,免费教大家一些实用的中医保健知识。
这个提议得到了热烈响应。
第一期小课堂,她选在了周三晚上的一间小教室。
本以为最多来十几个人,没想到能坐三十人的教室挤了将近五十人,还有同学自带小板凳坐在过道里。
沈茉站在讲台前,手心有点冒汗。
“大家先把手掌搓热,捂在耳朵上,这样叫‘鸣天鼓’……”她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每个动作对耳部气血循环的好处。
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一片窸窸窣窣的摩擦声和偶尔的低声询问。
她走到同学们中间,手把手地帮一位女同学纠正按压风池穴的角度,又给一位女生指出按摩太阳穴时力度要轻柔。
沈茉教大家认识足三里,说是“长寿穴”,演示如何按揉合谷穴缓解头痛,分享了她给奶奶泡的枸杞菊花石菖蒲茶方,强调说“这个方子性子平和,适合老年人日常养生”。
这些小方法简单易行,立竿见影。
有同学当场按揉了合谷穴,感觉头真的轻松了些,有同学记下茶方,说要寄回家给父母。
小课堂一炮而红。
后来几乎每周一次,内容从穴位按摩扩展到四季养生、药食同源、常见小毛病的家庭处理等。
沈茉拉上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准备,有时还会请系里老师来做简短指导。
一时间,这个长得漂亮,又善良的小姑娘,成为了医学院的知名人物。
不仅如此,沈茉不止收到了感谢信,还收到了一大堆的情书。
她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就一起带回来了家里。
转身去厨房沏茶,等她端着茶壶回来时,就见陆青阳正悠闲地靠在沙发上,手里拈着几页信纸,看得津津有味。
听见脚步声,他抬头,朝沈茉晃了晃手里的信纸,嘴角噙着一丝玩味的笑意。
“这篇不行,辞藻堆砌得太厉害,什么‘你的眼眸如秋夜的星辰’,空洞,华而不实。”
他又抽出另一封,“这个嘛,字写得倒挺工整,可惜通篇都在说自己得了什么奖,看了几本外国小说……炫耀意味太重,格局小了。”
沈茉把茶递给他,在他身边坐下,有点哭笑不得:“你倒点评上了。”
陆青阳接过茶杯,吹了吹热气,目光又落回信上,煞有介事地指着其中一段:“喏,你看这句,‘愿化作你窗前的梧桐树,日夜守候’。”
沈茉终于忍不住,轻轻捶了他一下:“你这人……怎么跟审阅技术报告似的。”
陆青阳放下茶杯,将那些信纸归拢好,推回到沈茉面前:“我们沈大夫现在可是名人了,处理方法很简单,统一回复:感谢厚爱,学业繁忙,已有家室,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