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市刑场的血腥气尚未被凛冽的秋风彻底吹散,午门外青石板上深褐色的印记,无声诉说着那场雷霆清洗的酷烈。胡庸、刘彦等一百三十七颗曾经煊赫一时的头颅,连同他们背后的家族势力,如同被镰刀扫过的稗草,在皇帝毫不留情的铁腕下,尽数化为尘埃。朝堂之上,噤若寒蝉。那些曾经依附于太后(陈庶人)的暗流,那些潜藏的魑魅魍魉,在绝对的皇权威压和血腥震慑面前,彻底蛰伏,再不敢露头。
笼罩大梁帝国数月的阴霾,似乎终于被这铁与血的风暴涤荡一空。内忧尽除,外患暂平。劫后余生的帝国,亟需一场盛大的典礼,来宣告新生,来凝聚人心,来……为那个力挽狂澜、功勋彪炳的女子,正名!
钦天监择定的吉日,碧空如洗。
太和殿前,巨大的广场被清扫得纤尘不染。汉白玉铺就的御道两侧,身着崭新礼服的禁卫军如同钢铁森林,长戟如林,盔甲在秋阳下闪烁着耀眼的寒光。象征着帝后威仪的明黄旌旗、绘有金凤的皇后仪仗、以及无数色彩绚丽的宫灯彩旗,在风中猎猎招展,将整个皇宫装点得如同燃烧的金色海洋。
广场尽头,太和殿那九重汉白玉丹陛,如同登天的阶梯,直通那象征着帝国权力巅峰的宏伟殿堂。殿门大开,隐约可见殿内深处那金碧辉煌的蟠龙金柱和至高无上的龙椅凤座。
文武百官,宗室勋贵,各国使节,身着最隆重的朝服,按品级肃立于广场两侧。人人屏息凝神,目光灼灼,带着敬畏、期待、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聚焦在丹陛之下。
与上一次封后大典的惊心动魄、杀机四伏截然不同。这一次,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纯粹的、神圣的、不容亵渎的庄严肃穆。再无暗藏的毒针,再无伪装的引礼嬷嬷,只有对即将诞生的、真正母仪天下者的无上尊崇。
吉时已到!
“呜——呜——呜——!”
九声浑厚悠长的号角,如同来自远古的宣告,响彻云霄!震散了最后一丝浮云!
“陛下驾到——!皇后娘娘驾到——!”司礼太监拖长了尖细的嗓音,带着无与伦比的穿透力!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
丹陛之下,皇帝萧珩,身着十二章纹玄色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玉藻垂落,遮住了部分面容,却遮不住那君临天下、威震四海的磅礴气势!他身姿挺拔,目光如电,缓缓踏上丹陛。
而在他身侧,相隔半步,并肩而行的——
正是今日真正的主角,沈清漪!
她不再是上一次封后时,那个需要嬷嬷搀扶、穿着繁复朝服却难掩内心警惕的“准皇后”。此刻的她,身着真正的、象征着皇后无上尊荣与责任的——祎衣!
祎衣底色为最纯正的玄黑,凝重如山岳,象征着母仪天下的厚重与德行。其上以最顶级的金线、捻入孔雀翠羽的丝线、各色宝石碎末,以失传已久的“缂丝通经断纬”技法,织就出翱翔九天的金凤、雍容华贵的牡丹、象征山河永固的十二章纹!金凤展翅欲飞,每一片羽毛都闪烁着金属般冷冽而神圣的光泽,凤首高昂,镶嵌着两颗硕大的东珠为目,在秋阳下流转着温润而威严的光晕。宽大的袖袍与裙摆,层层叠叠,绣满了繁复的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纹饰,行走间流光溢彩,仿佛将整个宇宙的尊贵都披拂于身!
她的发髻高挽,梳成最庄重的“九龙九凤髻”,其上佩戴着那顶象征着皇后权力巅峰的九龙四凤冠!冠体以赤金打造,盘绕着九条形态各异的金龙,口衔珍珠流苏,垂落至肩。冠顶中央,一颗鸽卵大小的血红宝石,如同凝固的太阳,在日光下折射出令人心悸的尊贵光芒!额前缀着一排细密圆润的珍珠,微微晃动,更添几分难以言喻的威严与神秘。
她的脸上,施着最得体的妆容,既不掩其绝色容颜,又凸显了皇后的端方大气。她的眼神,不再是前世宫女的谨小慎微,也不是重生归来时的冰冷算计,更不是战场搏杀时的凌厉锋芒,而是一种历经血火淬炼、大浪淘沙后沉淀下来的、深不见底的沉静与威仪!如同深潭,映照万物,却波澜不惊。
她无需任何人搀扶。她的脚步,沉稳而有力,每一步都踏在猩红的地毯上,踏在所有人的心尖上。沉重的祎衣与凤冠,于她而言,不再是束缚,而是荣耀的铠甲,是权力的冠冕!
帝后并肩,拾级而上。
萧珩的步伐刻意放慢,始终与她保持同步。他的目光,不时落在她沉静的侧脸上,那眼神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骄傲、深情,以及一种近乎虔诚的信任。
这一幕,落在下方无数观礼者眼中,心中无不掀起惊涛骇浪!这绝非寻常的帝后并立!皇帝的姿态,分明是将皇后放在了与自己同等尊崇的位置!
终于,帝后二人踏上了丹陛最高处,立于太和殿巨大的殿门之前。
“跪——!!!”司礼太监的唱喏响彻天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贺声,如同九天惊雷,轰然炸响!文武百官、宗室勋贵、万千禁卫军、乃至宫墙外隐约可闻的无数百姓,如同被飓风吹倒的麦浪,齐刷刷跪伏于地!额头触地,声浪汇聚成一股足以撼动山河的洪流!
声浪之中,萧珩与沈清漪并肩,缓缓步入太和殿。
殿内,金碧辉煌,蟠龙金柱高耸入穹顶。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垂手恭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帝后身上,更聚焦在那位身着玄黑祎衣、头戴九龙四凤冠、凤仪天成的皇后身上。
萧珩牵着沈清漪的手,一步步走向那高高在上的、并排而设的龙椅与凤座。
在距离凤座三步之遥时,萧珩停下脚步。他转过身,面向沈清漪,松开了牵着的手。
鼓乐声恰到好处地停止。殿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萧珩的目光,如同最炽热的星辰,深深凝视着沈清漪。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大殿每一个角落,也仿佛传遍了整个大梁帝国:
“皇后沈氏清漪,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温恭懋着,懿德彰闻。佐理内廷,克勤克俭;匡扶社稷,厥功至伟!”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帝王的威严和不容置疑的决断:
“于深宫,救皇子于虎口,显为母之刚烈!”
“于北境,持天子剑聚义师,斩叛酋于万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立不世之奇功!”
“其德,配天地之厚!其功,载千秋之册!其威,服四海之望!”
萧珩的目光扫过阶下群臣,带着一种宣告天下的力量:
“朕之得此贤后,实乃苍天庇佑,列祖垂青!大梁之幸,万民之福!”
“今日,朕于此太和正殿,昭告天地祖宗,晓谕天下臣民——”
“册封沈氏清漪,为我大梁帝国——正宫皇后!母仪天下,永镇中宫!”
“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殿内殿外,再次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朝贺!
沈清漪微微垂首,姿态恭谨而雍容。
然而,萧珩的宣告并未结束!他再次上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看向一旁侍立的司礼太监。
王德顺立刻躬身,双手捧着一个覆盖着明黄锦缎的紫檀木托盘,步履沉稳地走到帝后面前。
萧珩伸手,缓缓揭开了锦缎!
托盘之上,并非象征皇后金册金宝(那已在之前仪式中授予),而是一方通体莹白、雕琢着盘龙云纹、散发着温润光泽的——玉玺!
那并非皇帝之玺,而是专属于皇后的——“皇后之玺”!
看到这方玉玺的瞬间,殿内群臣无不倒吸一口冷气!连呼吸都停滞了!皇后金宝象征后宫之主的地位,而这方“皇后之玺”……在太祖定制中,是赋予皇后在特定情况下(如皇帝出征、年幼或重病),代行部分皇权、批阅奏章、号令百官的至高信物!自开国以来,从未有皇后被真正授予过!这几乎等同于……分皇权!
萧珩无视群臣的惊骇,他双手郑重地捧起那方沉甸甸的皇后玉玺,如同捧起一个帝国的未来。他的目光再次深深凝视沈清漪,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带着斩断一切犹疑的决绝力量,响彻大殿,也必将震动整个朝野:
“朕深知皇后之贤,之能,之智,之勇!非区区后宫可囿!”
“今日,朕于此正位大典之上,以天子之名,授此‘皇后之玺’!”
“自即日起!六宫之事,皇后执掌凤印,统御无碍!”
“前朝谏议,军国要务,凡朕所决,皇后皆可共议!皆可共决!”
“皇后之令,如朕亲临!百官臣工,见玺如见君!敢有不遵者,视同欺君罔上,严惩不贷!”
“此非朕一时兴起!此乃酬皇后匡扶社稷之盖世奇功!亦为固我大梁万世不移之基业!钦此——!”
“共议!共决!”
“见玺如见君!”
每一个字都如同惊雷,狠狠砸在阶下每一个大臣的心头!胡庸等人的血仿佛还在眼前未干!皇帝这是……要将皇权的一部分,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地交予皇后!这是何等的信任!何等的……破天荒!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更加狂热的山呼!
“陛下圣明——!”
“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一次的朝贺声中,除了敬畏,更添了无与伦比的震撼与臣服!没有人敢质疑!皇后的功勋,足以载入史册!皇帝的意志,如同钢铁般不可动摇!更何况,那柄悬在所有人头顶的天子剑,刚刚才饮饱了血!
萧珩双手捧着那方象征着无上权柄的皇后玉玺,递到了沈清漪面前。
沈清漪抬起眼眸,迎上萧珩那充满了信任、托付和深沉爱意的目光。她的心,在那一刻,无比沉静。前世今生的血泪挣扎,刀光剑影,在这一刻,终于化作了掌中这方温润而沉重的玉玺。
她伸出双手,姿态端庄而沉稳,稳稳地接过了那方玉玺!入手冰凉,却仿佛有千钧之重!这重量,是权力,是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臣妾——”沈清漪的声音清越而平静,穿透了殿内的喧嚣,清晰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她没有自称“妾身”,而是用了最郑重的“臣妾”。她微微提高了音量,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领旨!谢陛下隆恩!”
话音落下,她手捧皇后玉玺,在无数道震撼、敬畏、乃至狂热的目光注视下,缓缓转身。玄黑的祎衣裙摆拖曳在光洁如镜的金砖地面上,金凤的羽翼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流光溢彩。
她走向那至高无上的凤座。
一步,一步。
沉稳,有力。
最终,她稳稳地坐了下去。
凤座宽大,冰冷。但当她坐下的瞬间,仿佛有无形的力量注入其中,那冰冷的座椅也变得有了温度。
她将皇后玉玺,轻轻置于凤座旁的紫檀御案之上。玉玺与御案相触,发出轻微却足以让整个大殿再次寂静的声响。
沈清漪端坐凤位,背脊挺直如松。九龙四凤冠的珠帘在她眼前微微晃动,映衬着她那张沉静绝伦、威仪赫赫的容颜。她的目光,如同深不见底的寒潭,缓缓扫过阶下匍匐的群臣,扫过殿外如林的仪仗,仿佛穿透了宫墙,落在了这万里江山之上。
凤仪天成,威临天下!
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挣扎求存的宫女,不再是那个隐忍复仇的宠妃,而是真正执掌凤权、与帝共决天下的大梁皇后!
“众卿……平身。”沈清漪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和不容置疑的威势,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谢皇后娘娘——!”群臣再次叩首,方才起身。再抬头看向凤座之上那位身着玄黑祎衣、手边放着皇后玉玺的皇后时,目光已彻底不同。那里面,是绝对的臣服,是深深的敬畏,更是对未来朝局走向的无限揣测与……期待!
皇帝萧珩看着端坐凤位、威仪自生的沈清漪,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欣赏与骄傲。他撩起龙袍下摆,稳稳地坐于龙椅之上。帝后并坐,如同日月同辉,照耀着这刚刚经历风暴洗礼的帝国大殿。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王德顺的声音适时响起,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短暂的沉默后,一名御史出列,手持奏章,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启禀陛下,皇后娘娘!北境大捷之后,戎狄左谷蠡王虽败退,然其部族仍有异动。边军粮饷、抚恤、重建事宜,亟待朝廷定夺!此乃当务之急,关乎北境长治久安!”
这第一道奏章,便是关乎国本的要务!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凤座之上。
沈清漪的目光平静地扫过那御史,又看向御案上那方温润的玉玺。共决前朝……这并非虚言。她缓缓开口,声音清冷而条理清晰:
“北境之事,确为重中之重。着户部、兵部、工部,三日内联署,详陈所需粮饷、抚恤银两、重建工事预算,及具体章程。优先抚恤阵亡将士家属,厚待伤残士卒。重建城池,当以坚固实用为先。所需钱粮,由本宫协同陛下,从内帑及国库统筹拨付,务必及时、足额!若有克扣延误,严惩不贷!”
她的指令清晰明确,直指要害,更点明了钱粮来源(内帑即皇帝私库,显示其掌控力),甚至预判了可能的贪腐!这哪里是深宫妇人能有的见识和手腕?
“臣……遵皇后娘娘懿旨!”那御史心头一震,连忙躬身领命。其余相关官员也纷纷出列应诺。
紧接着,又有官员奏报南方水患后续赈济、吏部考功、漕运疏通等多项事务。沈清漪或直接给出处理意见,或要求相关部衙限期拿出方案,或指出其中关键弊端,言简意赅,切中肯綮!她并未越俎代庖替皇帝做最终裁决,但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建议,都显示出对朝局政务的了如指掌和非凡的决断力!她手边那方皇后玉玺,如同无声的宣言,昭示着她已真正跻身帝国最高决策核心!
朝会持续了近两个时辰。当王德顺高喊“退朝——”时,许多大臣走出太和殿时,脚步都有些虚浮,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他们望向凤座方向的目光,充满了深深的敬畏与不可思议。
帝后并肩走下丹陛。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将影子拉得很长。
“累吗?”萧珩低声问,语气带着关切。
“为陛下分忧,为社稷尽力,是臣妾本分。”沈清漪的声音平静,但眼底深处却有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执掌权柄,从来不是轻松之事。
“共决前朝……清漪,你做得很好。”萧珩看着她,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赏,“比朕想象的……还要好。”
沈清漪微微一笑,那笑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丽,却也带着一丝深意:“陛下过誉。前朝之事,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臣妾……不过初窥门径。这‘共决’二字,重逾千钧。”
萧珩握紧了她的手:“有朕在。我们……一起担着。”
帝后的身影,在无数宫人敬畏的目光中,缓缓走向昭宸宫的方向。阳光将他们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不分彼此。
凤权在握,玉玺加身。
共决前朝,位同副君。
沈清漪的权力,达到了一个帝国女性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暗处的目光也必将更加复杂。朝堂之上,那些被暂时压下的暗流,那些对新格局的揣测与不安,那些对皇后干政的潜在非议……如同水面下的暗礁,等待着新的契机。
端坐凤位的沈皇后,将如何运用这滔天权柄?这柄双刃剑,又将为她带来怎样的荣耀与挑战?帝国的未来,在帝后共掌的格局下,又将走向何方?
一切,才刚刚开始。
全书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