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城外的汉军营寨,连日来都弥漫着轻松的气氛。自从关兴带来成都被破的消息,将士们便卸下了苦战的疲惫,只待接应部队到来,便可奔赴那座象征着益州核心的城池。
这日清晨,探马来报:“廖化将军率领五千兵马已到寨外!”
关羽与秦琼闻讯,亲自出营迎接。只见远处烟尘滚滚,五千骑兵疾驰而来,为首那员将领身披黑甲,手持大刀,正是廖化。他看到关羽与秦琼,连忙翻身下马,拱手行礼:“末将廖化,参见二位将军!”
“元俭,辛苦了!”关羽扶起他,眼中带着笑意,“一路赶来,可还顺利?”
廖化笑道:“托将军洪福,沿途郡县听闻成都已破,都望风而降,倒是没费什么力气。苏将军怕二位将军久等,特意让末将日夜兼程赶来接应。”
秦琼道:“苏将军行事果决,拿下成都立下奇功,我等还要多谢他呢。”
三人一同走进中军大帐,关兴与帐内诸将纷纷上前行礼。廖化落座后,说起成都的近况:“苏将军占据成都后,已安抚百姓,打开粮仓赈济,城中秩序渐稳。只是刘璋逃向南中,带走了不少亲信,南部几个郡的守将还在观望,怕是要费些功夫征讨。”
关羽抚着长髯道:“南中偏远,山高路险,刘璋想凭此苟延残喘,却是痴心妄想。当务之急,是先汇合大军,再议南征之事。”
秦琼点头附和:“梓潼的吴兰还在死守,不过他的家眷已在成都被苏将军控制,倒是不必急于攻城。不如留一支兵马在此对峙,主力先行赶往成都,与苏将军汇合后再做计较。”
众人皆以为然。关羽沉吟片刻,看向单雄信:“单将军,你麾下兵马战力强悍,且素来沉稳,便由你率领五万兵马留守梓潼,与吴兰对峙。切记不可强攻,只需稳住他便可,待我等在成都部署妥当,自有办法让他归降。”
单雄信抱拳道:“末将领命!定不负将军所托!”
安排妥当后,汉军主力拔营起程,十余万兵马沿着官道向成都进发。沿途百姓夹道欢迎,不少人提着茶水、干粮送到军前,口中喊着“汉军威武”,可见苏定方在成都的安抚之举已初见成效。
数日后,大军抵达成都城下。苏定方早已率领城中文武在城门处等候,见到关羽与秦琼,连忙上前见礼:“末将苏定方,参见二位将军!”
“苏将军不必多礼!”关羽握着他的手,朗声笑道,“你奔袭成都,立下不世之功,当受我一拜!”
苏定方连忙避开:“将军折煞末将!末将只是恰逢其会,不敢居功。”
秦琼也道:“苏将军胆识过人,谋略出众,实乃我军之幸。”
三人相视大笑,一同策马入城。成都城内虽历经战火,却已恢复了几分生气,街道两旁商铺陆续开张,行人往来,只是看向汉军士兵的眼神中,还带着几分敬畏。
成都州牧府,曾是刘璋处理政务之地,如今成了汉军的临时议事之所。大堂内,关羽、秦琼、苏定方端坐主位,麾下将领分列两侧,气氛庄重而热烈。
“诸位,”关羽率先开口,目光扫过众人,“如今成都已破,梓潼被围,益州大局已定。但刘璋逃向南中,朱提、越巂等郡仍在其掌控之下,当尽快出兵征讨,以免夜长梦多。”
苏定方起身道:“末将以为,南征之事可暂缓几日。一则我军刚汇合,需休整部署;二则梓潼的吴兰尚未归降,若他得知刘璋已逃,拼死抵抗,恐徒增伤亡。不如先招降吴兰,再全力南征。”
秦琼点头道:“苏将军所言极是。吴兰死守梓潼,无非是因家眷在成都,被刘璋裹挟。如今他的家眷已被我军俘虏,且安然无恙,正好借此招降于他。”
张飞在旁嚷道:“招降什么?直接让单雄信攻城便是!那吴兰匹夫,耗了咱们一个月,早该给他点颜色看看!”
罗成摇头道:“三将军此言差矣。吴兰虽非顶尖名将,却也算忠勇,若能招降,可为我军所用,且能避免将士伤亡,何乐而不为?”
关羽道:“罗将军说得是。传我命令,即刻给吴兰写一封信,言明其家眷安好,若他献城归降,可保其家眷平安,且仍不失将军之位。”
秦琼补充道:“信中可附上其家眷的亲笔书信,让他安心。另外,可派一员能言善辩之士前往梓潼,当面劝降。”
苏定方道:“末将举荐从事张裔,此人乃蜀地名士,能言善辩,且与吴兰有旧,由他前往,定能说动吴兰。”
“准。”关羽颔首同意,“此事便交由苏将军安排。”
商议完招降吴兰之事,众人又谈及南征部署。苏定方取出南中地图,指着上面的郡县道:“南中共有四郡,朱提、越巂、牂牁、永昌,其中朱提郡离成都最近,且是刘璋南逃的第一站,当为首要目标。”
秦琼道:“可兵分三路,一路由北路南下取朱提,一路沿江西进攻越巂,一路从东路直逼牂牁,三路齐发,让刘璋首尾不能相顾。”
关羽抚须道:“如此甚好。只是三路兵马需有主将统领,不知诸位以为何人合适?”
帐内将领纷纷请战,气氛热烈。最终,三人商议决定:关羽亲率一路兵马,走北路攻朱提;秦琼率一路兵马,沿江西进;苏定方则领东路兵马,直取牂牁。
安排妥当后,关羽道:“此外,还需向陛下上奏,详述益州战况,请示南征方略。此事便由你我三人联名具奏。”
秦琼与苏定方齐声应道:“理应如此。”
议事结束后,张裔带着书信与吴兰家眷的亲笔信,即刻赶往梓潼。不出三日,单雄信便传来消息:吴兰见信后,痛哭流涕,已献城归降,现正由单雄信押往成都。
成都州牧府内,关羽、秦琼、苏定方听闻消息,皆是大喜。
“果然不出所料。”秦琼笑道,“吴兰本非死战之人,只是碍于家眷才硬撑,如今家眷平安,他自然愿意归降。”
苏定方道:“吴兰熟悉蜀地军务,若能为我军所用,南征之时定能派上用场。”
关羽点头道:“可将他带来一见。”
片刻后,吴兰被押了进来。他身着囚服,面容憔悴,见到关羽三人,躬身行礼:“罪将吴兰,参见三位将军。”
关羽道:“吴将军不必多礼。你能献城归降,免去生灵涂炭,功过相抵,既往不咎。”
吴兰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多谢将军不杀之恩!罪将愿效犬马之劳,以赎前罪。”
秦琼道:“我等正欲南征,讨伐刘璋残部。吴将军熟悉南中地形,若愿随军,可暂为向导,立功之后,自有封赏。”
吴兰连忙道:“末将愿往!南中诸郡守将多与末将相识,或可劝其归降,助将军早日平定南中。”
三人相视一笑,关羽道:“好!便命你为参军,随我北路军同行。”
“末将领命!”吴兰躬身领命,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处理完吴兰之事,三人联名的奏折也已写就,详述了攻克成都、招降吴兰的经过,请示南征方略,并言明不日便将兵分三路,南下收复南中四郡。奏折由快马送往长安,交由刘进御览。
三日后,成都城外的校场上,二十余万汉军集结待命。旌旗猎猎,刀枪如林,战马嘶鸣,气势如虹。
关羽、秦琼、苏定方身着铠甲,立马阵前。
关羽朗声道:“将士们!刘璋窃据益州,残害百姓,如今成都已破,其势已穷,却逃向南中,负隅顽抗!今日,我等兵分三路,南下征讨,定要擒获刘璋,平定益州,还天下一个太平!”
“平定益州!还我太平!”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震云霄。
关羽拔出青龙偃月刀,向前一指:“北路军,随我出发!”
“出发!”
秦琼与苏定方也各自下令,三路大军如同三条巨龙,分别向着朱提、越巂、牂牁方向进发。
阳光洒在士兵们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成都的百姓站在城头上,望着远去的大军,眼中充满了期待。他们知道,这场持续已久的战乱,终于快要结束了。
而逃到南中的刘璋,还不知道汉军已兵分三路杀来。他正召集南中诸郡的蛮夷首领,许以重利,试图借助蛮夷之力对抗汉军,却不知一场更大的风暴,已在南中的群山之间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