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苏明给簸箕加固好,还在边缘缠了圈红绳,看着更精神了。
“你看,这样既结实,又好看,放在家里也不占地儿。”苏明说。
大叔接过簸箕,摸了摸:“苏师傅,太谢谢你了!这簸箕我得好好留着。”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苏师傅,这是我爹当年编竹编的工具,给你留着用。”
苏明打开布包,里面是把小竹刀,磨得锃亮:“这可是老物件,太珍贵了,我一定好好收着。”
入秋后,天气转凉,苏明给修复角添了个小火炉,方便冬天给竹丝加热塑形。
他把大叔送的小竹刀摆在展示架上,旁边放着那个小粮囤:“这些都是老手艺的见证。”
有个学员问:“苏叔,你收了这么多老物件,以后打算咋办?”
苏明笑着说:“以后整个老物件陈列角,让来的人都能看看,知道当年的老手艺有多厉害。”
张大爷点点头:“这主意好!让年轻人也开开眼,知道老辈人的本事。”
这天,苏明正在整理老物件,之前那个修发卡的小姑娘带着奶奶来了。
老奶奶手里拿着个竹编手帕,上面绣着小花:“苏师傅,麻烦你再帮我看看这个。”
苏明接过手帕:“这是‘竹编绣’,竹编上绣花,当年是稀罕物件,你当年肯定很珍爱。”
老奶奶点点头:“这是我结婚时我娘给我的,跟着我一辈子了,现在绣线有点松了。”
苏明说:“能修!我给你把绣线重新固定一下,再喷点定型水,还能留着。”
苏明小心翼翼地给绣线加固,老奶奶坐在一旁,给大伙儿讲当年的故事。
“当年我娘编这个手帕,花了半个月,说让我带着,日子能过得红红火火。”老奶奶说。
苏明听着,手里的活没停:“老辈人都把念想编进物件里,这手帕藏着你娘的情分。”
修复好后,老奶奶接过手帕,眼里满是感动:“苏师傅,太谢谢你了,圆了我的念想。”
年底的时候,大叔带着全家来了,还带来了他孙子编的小竹篮。
“苏师傅,你看,我孙子跟着视频学的,还像那么回事吧?”大叔笑着说。
苏明接过小竹篮:“编得真好!有当年你爹的手艺范儿,这就是传承。”
村里评选“最美乡贤”,苏明又被推选上了,这次他还是把奖状挂在了陈列角。
刚过白露,村里的树叶开始泛黄,养老点院子里的桂花飘着甜香。
苏明背着个竹编工具包,想去工作室给陈列角的老物件做次保养。
刚走到工作室门口,就看见辆黑色轿车停在路边,下来个穿夹克的中年男人,手里捧着个木盒。
男人看见苏明,快步走过来:“您就是苏明苏师傅吧?我从网上找过来的。”
苏明点点头:“我是苏明,你找我啥事?先进屋坐,外面风大。”
男人跟着进屋,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苏师傅,我想让您帮我看看这个,是不是老竹编。”
木盒里是个竹编砚台盒,上面编着缠枝莲图案,颜色深褐,看着有些年头。
苏明拿起砚台盒,手指顺着纹路慢慢摩挲,还凑到鼻子前闻了闻。
“你这砚台盒是‘经纬缠花编’,是咱这一带四五十年前的老手艺,你从哪儿弄来的?”苏明问。
男人叹了口气:“这是我爷爷的遗物,他当年是中学老师,总用这个装砚台。”
苏明翻过砚台盒,指着眼角的接口:“你看这接头,是手工搓的棉线捆的,没有机器压痕,是老物件。”
张大爷端着茶水过来:“苏明,这盒子编得真讲究,当年肯定是个细心人做的。”
男人着急地问:“苏师傅,那这砚台盒值钱吗?我有个朋友说能卖不少钱。”
苏明摇摇头:“值钱谈不上,这手艺当年多是做实用物件,不是专门的工艺品。”
男人脸上有点失落,苏明接着说:“但你爷爷是老师,这盒子跟着他教书育人,藏着书香和念想,这可不是钱能衡量的。”
男人愣了愣,看着砚台盒:“您说得对,我爷爷总说,这盒子是他刚教书时买的,陪了他一辈子。”
苏明笑着说:“你看这图案,缠枝莲寓意吉祥,你爷爷当年肯定是盼着教书育人顺顺利利。”
男人又问:“苏师傅,您再帮我看看,这盒子是不是真的老料?有没有做旧?”
苏明拿起盒子,对着窗户的光仔细看:“你看这竹丝的包浆,是常年用手摸出来的,均匀透亮,不是药水泡的。”
他又指了指图案的细节:“还有这缠枝莲的编法,转弯处都带着弧度,没有硬折,是老手艺的特点。”
苏明还轻轻敲了敲盒子:“声音浑厚,没有空响,说明竹丝没糟,保存得挺好。”
男人点点头:“听您这么一说,我心里就有数了,我不卖了,好好留着。”
中午,张奶奶做了南瓜粥和葱油饼,男人吃得格外香:“苏师傅,这农家饭比城里的山珍海味还对胃口。”
苏明给男人添粥:“喜欢就多吃点,都是自己种的菜、自己烙的饼,放心吃。”
吃饭时,男人给苏明讲爷爷的故事:“我爷爷教了一辈子书,桃李满天下,临终前还惦记着这个砚台盒。”
苏明放下筷子:“老物件就是这样,跟着主人一辈子,藏着主人的心思和经历。”
下午,苏明给砚台盒做了简单的保养,用软布蘸着橄榄油轻轻擦拭。
“橄榄油能防潮,还不破坏包浆,以后每年擦一次,能放更久。”苏明一边擦一边说。
男人在旁边看着,眼里满是敬佩:“苏师傅,您不仅懂手艺,还懂这些老物件的心思。”
苏明笑了笑:“不是我懂,是老手艺和老物件都实诚,藏不住心里话。”
保养完,砚台盒看着亮堂了不少,图案也更清晰了。
临走时,男人想给苏明报酬,苏明推辞不过,只好说:“你要是真想谢我,给养老点的老人们带点水果就行。”
男人连忙答应:“没问题!我这就去买,苏师傅,太谢谢您了。”
没过多久,男人真的拉来一箱苹果和一箱橘子,给老人们分了个遍。
“大爷大妈,麻烦苏师傅帮我鉴宝,这点水果你们尝尝鲜。”男人说。
老人们笑着接过:“小伙子真客气,苏明帮人鉴宝,从来都是热心肠。”
没过几天,村里来了个老太太,由孙女搀扶着,手里拎着个蓝布包。
“苏师傅,我想让您帮我看看这个,是不是我老伴当年编的竹编。”老太太说。
苏明接过布包,里面是个竹编小筐,巴掌大小,编得略显粗糙,却很结实。
“这小筐是‘平纹编’,是最基础的老竹编手法,你老伴当年是不是没专门学过手艺?”苏明问。
老太太点点头:“对!我老伴是农民,当年农闲时自己琢磨着编的,给孩子装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