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杭步履匆匆地赶到市纪委,关学峰的秘书早已在走廊等候。见到她,年轻的工作人员立刻上前一步,低声道:“徐书记,关书记正在等您。”他引着徐若杭进入办公室,熟练地沏上一杯热茶,双手奉上,随即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厚重的木门。
室内只剩下两人。关学峰捧着自己的保温杯,从办公桌后起身,走到沙发旁,在徐若杭对面坐下。“若杭,你的伤好些了吗?”他先是关切地问了一句,然后才切入正题,“打伤你的那几个人,现在由铜山县局的廖国华政委亲自负责看押。根据王门镇派出所的报告,当时试图非法干预案件的那个副局长,引起了我们的警惕。我们调阅了县市两级纪委关于他的材料,已经对他采取了留置措施。”
他喝了口水,语气平稳却带着一丝凝重:“但目前掌握的情况并不理想。那伙歹徒只承认是酒后临时起意,看何明远和你走在一起‘不顺眼’,就想‘教训’他一下。那个副局长也只承认和那些人认识,接到电话后想行个方便,接手案件。”
“他们的背景查清了吗?籍贯、前科、职业?”徐若杭凭借公安工作的经验,立刻抓住了关键。
“这里是初步的口供和调查材料。”关学峰将茶几上的一份文件夹推到她面前。
徐若杭仔细翻阅着。材料显示,这几人均非本省籍,表面身份是做建材生意,过往记录虽有打架斗殴,但并无特别重大的案底。
“王门镇派出所的同志反应,抓捕时他们身上都有酒气。寻衅滋事这一条,他们是跑不掉的。”关学峰补充道,但语气表明,他认为这只是最表层的结论。
“关书记,”徐若杭放下材料,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恳切,“何明远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认为这件事可能和他们公司一个突然离职的项目部副经理赵世钧有关,而找到赵世钧的关键,在于他在铜山的女朋友,一个叫杨晓芸的女孩。我希望您能重视这个方向。”
关学峰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在杯壁上轻轻敲击。“若杭,公安机关侦办案件的流程你是懂的。我这边能介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涉及领导干部非法干预司法,并且受伤的是你。”他的话语委婉,却清晰地划出了界限——他的介入事出有因,且权限有限。
“关书记,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徐若杭试图说服他,“何明远被袭击前一天,西矿集团审计组刚入驻他们黑水村项目部,当晚就在宿舍查出了窃听器!今天,他们的董事长褚世安又被突然免职接受调查!这几件事接连发生,难道只是巧合吗?”她的声音因急切而略微提高。
“西矿集团是央企,”关学峰耐心解释,像是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他们的违纪违法案件,由国家监委直接管辖或指定下级管辖。地方上……不好直接介入。”他顿了顿,看着徐若杭年轻而执着的脸,语气放缓了些,“我知道,褚世安董事长发起共建的红色教育基地项目,你投入了很多心血,彭市长也很关心。他出事,我们都感到很遗憾,但有些事情……”
他话未说尽,但意思很明显:他担心徐若杭因为项目可能搁浅和个人情感而影响了判断。
徐若杭的脸微微涨红了,她听出了关学峰的言外之意。“关书记,我找您不是为了项目!”她的语气带着被误解的委屈和倔强,“我是觉得这背后可能有更大的问题!”
关学峰被这直白的顶撞弄得有些尴尬,气氛一时凝滞。他轻轻咳了一声,缓和道:“你的心情我理解。这样吧,我请市公安局的张岱舟副局长过来一趟,听听他的专业意见。”这既是转移话题,也是确实想听听公安系统内部的看法。
“好。”徐若杭点头,并未察觉这其中或许有缓兵之计的意味。
张岱舟来得很快,显然关学峰的电话很有分量。关学峰言简意赅地将情况和徐若杭的疑虑说了一遍。
张岱舟认真听着,目光在关学峰和徐若杭之间移动,很快便明白了其中的关节。他笑了笑,语气轻松却切中要害:“关书记,这事在您这儿确实有点绕。您是管干部的,流程规矩卡着呢。这样,这事交给我来协调,我来向您汇报。”
他转向徐若杭,态度积极务实:“徐书记,我看可以这样。明面上,我们把何明远那边的安保撤了,让他该干嘛干嘛,最好能回黑水村去。我们安排人在暗处保护,一来保证安全,二来也是‘引蛇出洞’。至于找杨晓芸和赵世钧,这不难,交给我们就行。”
但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不过,小徐书记,有句话我得说在前头。找到人是一回事,但怎么问话又是另一回事。杨晓芸和赵世钧现在是合法公民,没有证据表明他们违法犯罪,我们不可能直接把人带进刑侦队审讯。更重要的是……”
他目光锐利地看着徐若杭:“你如何能确定,何明远和这个赵世钧之间没有私人恩怨?他会不会是想借我们的手,来报私仇?这一点,你必须要想清楚。”
这番话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徐若杭部分急切的心情。张岱舟提出的可能性如此现实而尖锐,让她不由得产生了犹豫。如果何明远真的心存私念,那自己这样力荐,岂不是利用关书记和张局长的职权办私事?
她忽然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位置——一个乡镇副职干部,在两位处级领导面前,所依仗的不过是对方的情面和对自己受伤的关照。关学峰之前的犹豫已经表明,于公,此事缺乏继续深查的充分理由。
“是啊……就算找到了赵世钧,他真的能提供我们想要的东西吗?”徐若杭不自觉地喃喃自语,内心的动摇显而易见。
关学峰见状,暗中向张岱舟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张岱舟的直白,恰到好处地帮他化解了难以直接拒绝的尴尬,又点醒了可能一时冲动的徐若杭。
张岱舟神色坦然。他深知,能在关学峰办公室里被郑重介绍的人,必然有其分量。顺手帮个忙、在规则内灵活处理是可以的,但必须把风险和底线说清楚,这才是真正的稳妥和人情世故。
关学峰心中暗自松了口气,事态似乎又回到了可控的范围内,但新的棋子已然落下,下一步该如何走,仍需斟酌。
(各位大哥大姐,帮我发表一个书评吧,在你们的鼓励下,批评下,让我进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