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瑾珩点点头,小手又悄悄往前伸了伸,然后猛地缩回去,生怕碰坏了襁褓里的小妹妹。
谢麟和谢芷兄妹俩眼神专注地盯着那团粉嫩,谢芷轻轻的碰了碰刚出生的小姑娘的手:“她的手好小啊,而且软软的。”
赵瑾珩凑到赵曦身边,小声问:“爹爹,妹妹叫什么名字呀?”
赵曦低头看向璟兰,眼中满是征询。
璟兰浅笑沉吟:“就叫瑾玥吧,取和瑾珩的一样的字,愿她如珠玉般被珍视。”
赵曦颔首应允,轻轻抚摸着女儿柔软的胎发:“好,便叫瑾玥,等我好好给我们的小瑾玥想一个好听的封号。”
因为小瑾玥的出生,福宁殿更热闹了。
赵瑾珩和谢家兄妹俩每日下学第一件事便是来看妹妹。
和璟兰说的一样,小孩子一天一个变化,小瑾玥很快就褪去了初生时的皱巴,长开了眉眼,皮肤白皙,眼睛像极了璟兰,水灵灵的,笑起来时会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模样漂亮得很。
赵瑾珩见到这样的妹妹,再也不说妹妹“丑”了,每日放学都要在小床边逗一会儿妹妹,惹得瑾玥咯咯直笑后,才会心满意足的离开。
小瑾玥满月的这天,赵曦在宫中设宴,然后定下了小瑾玥的封号和封地,明昭公主,封地就在江南一带。
旨意一下,殿内都不由得倒吸一口气,江南一带水土丰饶、赋税充足,足见赵曦对这个女儿的疼宠。
谢麟和谢芷两个小小的人儿也给妹妹准备了礼物,是一枚玉佩,种水细腻,触手升温。
日子倏忽而过,很快就到了小瑾玥的周岁宴,同样办得热闹非凡。
太上皇虽精神不济,却也撑着病体出席,颤巍巍地给唯一的小孙女递了个镶满珍珠的长命锁,眼神里满是不舍。
反观两位太上皇后,身子骨依旧硬朗,大概是实在闲着无聊,过上几日就把小瑾玥接过去,带孩子的同时打发时间。
太上皇的身体终究是一日不如一日,赵曦派去的御医换了一波又一波,名贵药材流水似的送进太上皇寝宫,却始终没能挽回衰败的态势。
御医私下回禀说道:“陛下,太上皇已是油尽灯枯,臣等尽力了。”
小瑾玥周岁过了两月,正是春夏交替的时候,御花园的花开得正盛。
太上皇于辰时溘然长逝的消息打破了宫里的欢乐。
皇城瞬间褪去所有喜色,朱墙黛瓦间挂满白幡,钟鼓齐鸣三日,举国同悲。
赵曦身着素服,亲自扶灵守孝,说到底他上辈子再怎么厉害,再怎么执掌四海八荒,这辈子也只是宋仁宗的儿子,有因果关系在,这是他该做的。
璟兰带着瑾珩与年幼的瑾玥,在灵前跪拜。
赵瑾珩知道离世是什么意思,从他记事起,皇祖父对他就非常好,所以宋仁宗离世,他也是最难过的人之一。
因为要守孝,所以谢麟和谢芷也回来谢家,孝期过了再进宫。
守孝月余,宫中氛围渐缓,工部尚书写了一封折子递给了赵曦。
按平阳县主所献图纸打造的海船已竣工,船体巍峨,龙骨坚实,可抵御远海风浪。
赵曦紧紧握着手里的奏折,立于御书房的舆图前,目光落在东南沿海的疆域之外,心中出海拓疆、互通有无的念头愈发强烈。
可思来想去,却始终未寻得合适的带队之人,既要熟悉海船的细节,又要胆识过人、能应对未知风险,这般人选实属难得。
正当他沉吟着,准备去和璟兰商量时,竹临忽然进来了,“官家,平阳县主求见。”
“平阳县主?她来做什么?宣。”
盛明兰走近殿内,神色看起来异常坚定,躬身行礼后不等赵曦询问,主动说道:“陛下,海船图纸乃臣女所献,其中构造臣女了然于胸。臣女想请命带人出海,为大宋探寻海外航路,绝不负陛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