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赵曦尚未回应,随后给璟兰递了信,然后被璟兰带着过来等的盛老太太已急得连声劝阻。
盛老太太拉着明兰的手,语气急切:“明儿,远海凶险未知,风浪、海盗皆难预料,你一个姑娘怎能去涉险?”
盛纮紧跟其后躬身道:“陛下,小女年少鲁莽,不知天高地厚,还望陛下切勿怪罪。”
明兰挣开老太太的手:“祖母,父亲,明兰请求出海并非鲁莽之举。图纸上的每一处细节都是我提供的,我有信心应对途中变故。且大宋若能打通海外商路,于国于民皆是大功,我愿意一试。”
璟兰看明兰和老太太僵持的样子,便拉着明兰轻声问道:“七妹妹可想清楚了?此去一别,归期难料,途中的艰辛恐怕远超想象。”
“五姐姐放心,”明兰眼中闪着笃定的光,“我自小便不似寻常闺阁女子温婉贤淑,性子拗,认定的事便不会回头。这不仅是为了大宋,也是为了给自己寻一条不一样的出路,我不想草草嫁人,浑浑噩噩度过一生。”
这话说的相当离经叛道了。
见她态度决绝,璟兰向赵曦颔首示意。
赵曦望着殿内跪着的盛明兰,神色坚毅,又想起长远的利益,终于还是颔首应允了:“好,朕便准你所请。朕会挑人随行,拨足物资,务必保重自身,早日归来。”
“臣女叩谢陛下恩准。”盛明兰行了大礼,额头叩地,这件事情就这么被定了下来。
盛老太太瞬间觉得两眼一黑,可是旨意既定,就没有她能说话的余地了。
盛纮看着倔强的盛明兰,叹了一口气,只能扶着老太太告退了。
筹备出海事宜的消息很快传开,也不知道顾廷烨怎么做的,居然加入了出海的船队。
这几年,他参加过科举,却还是名落孙山,空有一身抱负却无处施展,曼娘的轻视如芒在背。
思来想去,他终究是不甘心就此沉沦,此番出海,便是以命相搏,若能立下功劳,便换一个锦绣前程。
若不幸殒命,也胜过困守原地、郁郁而终。
出发这日,天刚破晓,明兰一身劲装,立于城门口,目光望向大海的方向,她要先带人到明州港,然后才能上远洋的船出发。
顾廷烨混在随行众人中,神色沉凝,此去不知前途如何,只能听天由命了。
璟兰和赵曦亲自到了城门口送这支队伍,与港口贸易不同,这次他们要乘坐新造的船,到更远的地方去,谁也不知道他们会遇到什么。
明兰带着人快马加鞭抵达了明州港 随着一声号角长鸣,船帆缓缓升起,载着满船的期许与孤注一掷的决心,朝着未知的远方开始行驶。
而皇城之中,盛老太太几乎是日日都在为这个亲手养大的孙女祈祷,祈祷她能够安全的,活着回来。
两年光阴倏忽而过,皇城根下的朱墙宫瓦依旧,只是东宫之中,多了个身形挺拔、眉眼锐利的小小身影。
赵瑾珩眉宇间承袭了赵曦的沉稳与璟兰的温润,还有几分远超同龄人的聪慧果决。
赵曦早已不拘泥于常规太傅授课,一道旨意改了赵瑾珩的作息。
每日带着赵瑾珩一起去上早朝,让他一同听政。
朝臣议事时,赵瑾珩将朝堂上的纷争尽收眼底,有不解的地方,就在退朝后同赵曦刨根问底。
午后时光则被分割得泾渭分明,一日习文,跟着翰林学士研读经史子集、兵法谋略。
一日习武,在演武场跟着禁军统领练骑射、习拳脚,小小年纪便肯下苦功,纵使汗透衣衫也绝不喊累。
闲暇时,赵瑾珩最爱去的便是璟兰的宫殿,缠着璟兰讲一些他从来没有听过的故事,关于神仙鬼怪,还有一部分远洋风浪、异域风情的传说。
“娘,七姨母什么时候回来?我想听她讲在大海上遇到的事情,肯定很有意思。”
璟兰摩挲他的头顶,“快了,你七姨母就快回来了。”
这两年,汴京并非毫无波澜。
盛老太太因为一直没有等到明兰归来,忧思过重,身体和精神也不太好,不过也在积极配合治疗,就为了等明兰回来。
盛纮如今已经官至礼部尚书,日日盼着海上传来消息,虽然从前对明兰关心程度一般,但是到底是他的女儿,而且还是这样的远门,还是会很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