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雅集”的资料如同又一块沉重的拼图,被放置在“明暗战略研究院”的工作版图上。与“星链矿业”的虚拟货币包装、“绿源生态”的技术骗局不同,这个新目标将獠牙对准了另一个脆弱群体——拥有一定积蓄、渴望精神寄托与文化认同感的老年人。其手段更精细,情感捆绑更深,带来的伤害也往往更为隐蔽和持久。
团队核心成员聚集在会议室,投影幕布上展示着初步梳理的“翰墨雅集”运作模式。
“根据现有资料,”林晓指着幕布上的图表,“他们主要通过线上老年社群、线下文化沙龙吸引目标,以‘弘扬国粹’、‘收藏传承’为名,推销所谓的‘限量名家字画’、‘稀有珍邮’、‘特许发行纪念币’。价格从几千到数十万不等,均附带伪造的‘权威机构’鉴定证书和‘惊人’的升值前景预测。”
她顿了顿,语气沉重:“最关键的是,他们有一套完整的话术和情感维系流程,称呼客户为‘家人’,定期组织‘文化交流’,营造一种温暖的归属感,让许多独居或缺乏子女关怀的老人深陷其中,不仅投入积蓄,甚至不惜借贷购买。”
“典型的‘杀猪盘’升级版,披上了文化的外衣。”苏晴眉头紧锁,“舆论引导需要格外小心,既要揭露骗局,又要保护受害老人的自尊心和情感,避免造成二次伤害。我会先从科普‘收藏品投资常见陷阱’入手,逐步引导。”
“资金流向是突破口。”程日星言简意赅,“线上支付、线下现金交易混杂,最终资金归集到几个皮包公司账户,然后通过复杂的贸易背景伪装向外转移。我需要时间梳理这些皮包公司的关联网络和最终资金出口。”
老周补充道:“这类案件的难点在于证据固定。很多老人没有保留完整交易记录的习惯,甚至不认为自己被骗。我们需要指导受害者,或者他们的子女,系统地收集聊天记录、转账凭证、产品照片和所谓的‘证书’,形成有效的证据链。”
余年听着大家的分析,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这个案子,与我们之前处理的有所不同,它更侧重于心理操控和情感欺诈。我们的策略也要相应调整。林晓,你主导法律层面,重点研究针对老年人的消费权益保护和欺诈定罪要件,同时准备一份给受害者家属的《证据收集指引》。苏晴,舆论引导按你的思路走,务必温和而有力。日星,资金追踪照旧,但要特别注意对方可能利用老年人不熟悉电子支付而设计的现金交易洗钱路径。老周,你协助日星,并负责建立此类案件的数据库模型,总结规律。”
会议结束后,众人各自投入工作。周晓芸独自待在客房里,听着门外隐约传来的、规律的键盘敲击声和偶尔低沉的讨论声,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萦绕心头。这里,和她过去五年经历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同。没有恐惧,没有监视,只有一种沉静而忙碌的秩序感。
她犹豫了一下,轻轻推开房门。走廊里静悄悄的。她走到楼梯口,看到楼下客厅里,林晓正对着电脑屏幕,手指飞快地敲击,神情专注;而程日星的工作间门紧闭,但门缝下透出灯光,显示着主人正在奋战。
厨房里飘出淡淡的茶香。周晓芸走过去,看到苏晴正在泡茶。
“晓芸?没休息吗?”苏晴看到她,微笑着招呼。
“嗯……睡不着。”周晓芸低声说,目光落在流理台上几本摊开的、关于老年人心理和消费者权益的书籍上。
苏晴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解释道:“我们在研究一个新案子,关于针对老年人的收藏品诈骗。有些老人把养老钱都搭进去了,很让人心疼。”
周晓芸沉默了一下,轻轻“哦”了一声。她看着苏晴熟练地将茶水倒入几个不同的杯子,其中一个是老周常用的那个厚重的陶瓷杯。一种微弱的、想要做点什么的冲动,在她心底萌芽。
傍晚,程日星终于从他的数据堡垒中暂时脱身,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走到厨房找吃的。他打开冰箱,却发现里面多了几盒洗好、切好的水果,用保鲜膜仔细封着,旁边还有一张便签,上面是林晓娟秀的字迹:「给大家补充维c,辛苦了 :-)」
他拿起一盒草莓,愣了一下,随即注意到旁边还有一小碟单独放着的、没有加沙拉酱的蔬菜沙拉,旁边也贴了张更小的纸条,字迹略显生疏,写着:「给程日星」。
他的动作顿住,看着那碟显然是为他准备的、记得他不喜欢沙拉酱口味的沙拉,耳根悄悄爬上一抹不易察觉的红晕。他默默地拿起那碟沙拉和属于自己的那盒水果,快步离开了厨房。
晚上,林晓在客厅里整理《证据收集指引》的初稿,遇到几个关于老年人电子支付凭证取证有效性的问题,有些拿不准。她正想打电话咨询,眼角瞥见周晓芸安静地坐在不远处的沙发上看着一本杂志。
林晓心中一动,拿起笔记本走到周晓芸旁边的单人沙发坐下。
“晓芸,打扰一下,可以请教你个问题吗?”林晓语气温和。
周晓芸抬起头,有些惊讶地看着她。
“我们在做一个针对老年人被骗的指南,”林晓解释道,“我在想,如果老人家用的是子女帮忙注册的微信或支付宝进行大额支付,但自己不太会操作,聊天记录可能不全,这种情况下,除了银行流水,还有什么办法能更有效地固定证据?”
周晓芸看着林晓电脑屏幕上那些关于取证流程的条款,沉默了几秒。她回想起过去几年在灰色地带挣扎求生时,被迫学会的、观察和利用各种规则漏洞的经历。那些不愉快的记忆,此刻似乎找到了一个奇特的宣泄口。
她组织了一下语言,声音很轻,但条理清晰:“可以……引导子女查看支付软件里的‘账单详情’页面,通常会有更详细的交易时间和商户信息截图。还有……如果是在所谓的‘线上拍卖平台’交易,即使聊天记录没了,平台内部的订单记录和出价记录一般会有留存,需要引导他们找到并截图。还有……收款方的实名认证信息,虽然可能是假的,但也是一个追查线索……”
她断断续续地说着,将自己那些在黑暗中学会的、关于“痕迹”的知识,用在了指向光明的地方。
林晓认真听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对!账单详情和平台内部记录!这点我之前忽略了!晓芸,谢谢你,这个提醒太关键了!”
周晓芸看着林晓由衷感谢的眼神,脸颊微微发热,低下头,小声道:“没……没什么。”
一直在不远处看似看报纸,实则时刻关注着女儿的老周,将这一幕尽收眼底。他看着女儿略显腼腆却清晰表达观点的侧脸,看着她似乎无意中帮到了团队,一股巨大的欣慰和酸楚交织的情感涌上心头,让他不得不假装推了推眼镜,掩饰瞬间湿润的眼角。
夜深了,据点里大部分灯光已经熄灭。余年和苏晴在阳台上,看着城市的夜景。
“晓芸今天……好像有点不一样了。”苏晴轻声道。
“嗯,”余年点头,“她开始观察这个环境,甚至尝试着……融入。虽然还很小心翼翼,但这是个非常好的迹象。”
“林晓那个《指引》加上晓芸提醒的那几点,会更完善。她那些……经历,在某些方面,反而成了另一种视角的财富。”苏晴语气带着感慨。
“苦难不值得感谢,但能从苦难中汲取力量,重新找到方向,这本身就值得尊重。”余年揽住苏晴的肩膀,“老周的心,也能因此更安定一些。”
楼下客房里,周晓芸躺在床上,回想着白天林晓向她道谢时明亮的眼神,以及父亲那虽然掩饰却依旧被她捕捉到的、欣慰的神情。一种陌生的、微弱的价值感,如同蛰伏已久的种子,在心底的冻土下,悄然顶开了一丝缝隙。
而在这个家的另一个角落,程日星看着桌上那碟早已吃完的空沙拉碟,和那张写着「给程日星」的纸条,许久,才小心翼翼地将纸条抚平,夹进了一本厚厚的技术手册里。夜色温柔,笼罩着这个正在慢慢修复、也在不断迎接新挑战的“家”,新的枝桠,在无人注视的角落,悄然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