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自比邻星系的无声警告和一个可能拥有跨星系即时打击能力的超级文明,联邦高层清醒地认识到,依靠现有常规动力星舰(即便是最新的“盘古级”),在动辄数光年的广袤战场上,与可能存在的“信标”文明抗衡,无异于龟兔赛跑。敌人一次超光速跃迁便能抵达的距离,联邦舰队可能需要航行数年甚至数十年。这种战略机动性上的绝对劣势,是致命的。
必须在空间技术上,实现一次颠覆性的突破。于是,被尘封在理论物理最前沿、被视为“神之领域”的 “星门计划” ,被江辰以最高决策权限,强行推入了紧急实施阶段。
该计划的目标简单而疯狂:建造稳定的人工虫洞,实现物质与信息的即时星际传送,彻底打破光速壁垒!
理论基础与困境
虫洞,或称爱因斯坦-罗森桥,在理论物理中一直是假设性的存在。联邦科学家基于对上古遗迹科技和灵能场理论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大胆的构想:利用超高密度灵能场,结合特定空间几何结构,在宇宙膜上“撕开”一个可控的、连接两个遥远坐标点的捷径。
然而,理论与实现的鸿沟如同天堑。首要难题,便是能量。维持一个哪怕仅能通过小型探测器的微型虫洞,其所需的能量,都远超目前联邦所有聚变反应堆和“灵核”矩阵的总和,甚至需要瞬间榨干木星级别的气体巨行星的全部质量(根据质能方程换算)!
其次,是稳定性。自然虫洞极不稳定,瞬间就会坍塌。要维持其开放状态,需要一种具有“负能量”特性的奇异物质作为“支柱”,而这种物质只存在于理论中。
“烛龙”工程——撕裂空间
为解决能量问题,联邦启动了代号“烛龙” 的超级工程。其核心,是在太阳系的拉格朗日L2点,建造一个前所未有的、集成了上万台最新式聚变反应堆、以及利用木卫二巨兽“灵能生物晶体”技术制造的、超巨型“灵能增幅器”的 “能量灯塔”。
这个庞然大物设计目标,并非持续供能,而是在启动瞬间,将积蓄的全部能量,通过灵能增幅器,以特定频率和相位,轰击向预定空间坐标,模拟宇宙大爆炸初期的极端条件,强行“撬开”时空结构,创造一个初始虫洞。
这无异于一次豪赌,每一次启动,都消耗着联邦巨量的战略能源储备。
“息壤”项目——稳定之门
与此同时,苏婉领导的团队负责“息壤” 项目,旨在解决虫洞稳定性难题。他们从上古遗迹数据和“望舒”文明废墟的材料分析中受到启发,尝试合成一种具有动态拓扑结构的量子流体。
这种流体的特性极其诡异,在特定能量场激发下,其量子态会表现出宏观的“负压强”效应,类似于理论中的“卡西米尔效应”但强度远超想象,可以用来对抗虫洞自身的引力坍缩,如同“水泥”般糊住虫洞边缘,维持其存在。
实验室中,微克级别的“息壤”原型,成功地将一个存在时间仅为普朗克尺度的微观虫洞,稳定了零点几飞秒!这短暂的成功,给予了项目组巨大的信心。
首次实验——希望与危机并存
在消耗了相当于联邦三个月总能源产量的恐怖资源后,“烛龙”能量灯塔第一次充能完毕。目标,设定在距离太阳系零点五光年外的一处空旷星域。
所有联邦高层,都在秘密指挥中心,通过量子通讯凝视着这次关乎文明未来的实验。
“能量注入峰值!”
“空间曲率读数异常!”
“‘息壤’单元准备就绪!”
随着指令下达,“烛龙”灯塔爆发出堪比超新星的光芒!一道无法用肉眼直视的、扭曲了空间本身的光柱,射向目标坐标!
指挥中心的全息星图上,目标区域的空间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剧烈荡漾起来,一个微小的、散发着幽蓝光芒的“奇点”骤然出现!
“虫洞形成!注入‘息壤’!”
特制的投射器,将珍贵的“息壤”量子流体射向那脆弱的奇点。
刹那间,幽蓝的奇点开始扩张,稳定成了一个直径约十米的、缓缓旋转的、内部流光溢彩的稳定光圈!光圈对面,隐约可见目标星域的陌生星空!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指挥中心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欢呼!
然而,喜悦仅仅持续了不到三秒。
监测系统发出了刺耳的警报!虫洞内部的能量流出现了无法解释的剧烈湍流,其空间结构正在以指数级速度变得不稳定!
“不好!‘息壤’的宏观量子态正在退相干!稳定性在丧失!”
“虫洞即将失控崩塌!能量反馈即将逆流!”
一旦虫洞崩塌,其释放的能量将沿着开启时的路径,如同宇宙鞭子般抽回“烛龙”灯塔,引发灾难性的链式爆炸!
千钧一发之际,江辰眼中厉色一闪,强大的灵魂力隔空涌入控制系统,强行干预!他没有试图稳定虫洞,而是引导着即将逆流的狂暴能量,将其导向了虫洞内部!
“既然要塌,就让它塌得彻底点!”
轰——!!!
无声的爆炸在零点五光年外发生。虫洞在内部能量的自噬下,彻底湮灭,没有产生能量逆流。但“烛龙”灯塔也因过载而严重受损,需要数月维修。
首次实验,部分成功,证明了人工虫洞的可行性,但也揭示了其极度的危险与不可控性。更重要的是,在虫洞稳定存在的短短几秒内,深空监测网络捕捉到,有一股极其微弱、但无法解析的非人类造物的探测波动,似乎从虫洞另一端一闪而过,并试图反向渗透!
“它们……可能已经被惊动了。”苏婉看着数据分析结果,脸色苍白。
星门计划,如同在黑暗森林中点燃了一支火把,它照亮了前路,也无疑暴露了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