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丹阁初立 星火微光
“听潮崖”驻地在张润的主持与欧锻派来的工匠协助下,很快便初具规模。基础的防御阵法被加固,几个主要洞府也被修葺一新,布设了聚灵(更准确地说是聚拢混沌星力)与静心阵法。那层由星槎释放的“星辰力场”与初步结合的“观测之域”,更是将这片荒僻崖壁笼罩在一片朦胧而玄奥的光晕之中,寻常神识难以穿透,平添几分神秘与安全。
然而,张润深知,仅靠闭门造车和被动防御,绝非长久之计。要在万族庭立足,乃至在同盟中获得足够的话语权来应对各方危机,必须展现出相应的价值与实力。坐吃山空,只会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暗中觊觎者蚕食。
这一日,他将玄玉、林珩,以及几位在炼丹、炼器上颇有造诣的人族、木灵族修士召集至主洞府。
“我等初来乍到,虽有星槎与驻地,然根基浅薄,资源匮乏,更兼强敌环伺。”张润开门见山,“若一味固守,无异于坐以待毙。需寻一途径,既可获取资源,提升实力,亦可融入同盟,乃至……反制宵小。”
“道主有何打算?”玄玉问道。
张润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那几位擅长炼丹、炼器的修士身上:“万族庭汇聚万千纪元遗民,所求者无非生存、修行与对抗‘肃正’。丹药、法器、乃至特殊的知识与技艺,永远是硬通货。我等虽无庞大势力,却有独特优势。”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之‘自衍道途’,可调和秩序混沌,启明、衍变亦具殊异。木灵族道友精通草木生机,人族道友擅丹道器法。何不以此为基础,于此‘听潮崖’,开设一丹器阁?不拘泥于传统丹器形制,可尝试融合我等所长,炼制一些具备混沌特性、或能针对‘肃正’力量的独特丹药与法器。”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怔,随即眼中亮起光芒。
一位名为云丹子的人族老修士抚掌道:“妙啊!道主此法甚善!寻常丹药法器,万族庭中虽也稀缺,但竞争激烈。若我等能炼制出蕴含混沌生机的‘混沌灵丹’,或可干扰秩序逻辑的‘悖论法器’,必能打开局面!”
另一位木灵族长老青叶也点头赞同:“我族可培育适应混沌环境的灵植,作为炼丹基础。结合道主之能,或可创出前所未有的丹方。”
林珩则从战略角度考虑:“开设丹器阁,看似经商,实则可广交盟友,收集情报。来往修士鱼龙混杂,正是探听消息之良机。亦可借此,向同盟展示我等价值,争取更多支持。”
“然则,”玄玉提出顾虑,“树大招风。一旦丹阁名声传出,恐引来更多觊觎,尤其是‘奥术联合’、‘暗影之刃’之流,绝不会坐视我等壮大。”
张润颔首:“风险自存。故丹阁之初,不以规模取胜,而以‘奇’、‘精’立身。所售之物,不求量多,但求独特、有效,且设置门槛。同时,丹阁本身,亦是我等驻地防御之延伸。”
他心中已有计较。丹阁将依托“星辰力场”与“观测之域”而建,所有交易需通过特定阵法认证,既可防范不轨,也能暗中收集来访者信息。而所售卖的“混沌灵丹”与“悖论法器”,其核心炼制都离不开他与启明、衍变的参与,外人难以仿制,确保了独特性与可控性。
计议已定,众人立刻行动起来。
云丹子、青叶带领丹道组,开始在开辟出的丹房中,尝试以混沌星力温养灵植,结合张润提供的些许混沌道韵,研制新型丹药。初期的目标,是炼制一种能够快速恢复混沌属性法力、并带有一丝微弱“道染”之力,可临时干扰低阶秩序造物的 “归元混沌丹” 。
林珩则与炼器组的修士,利用从百匠工坊换取的基础材料,尝试炼制一种能够释放不稳定混沌波纹,干扰锁定与探测的 “迷踪混沌盘” ,以及一种将秩序结构与混沌能量结合,形成短暂防御屏障的 “两仪护身符” 。
张润则亲自出手,以自身混沌奇点为核心,在驻地靠近崖壁入口处,构筑丹阁的主体框架。他并未大兴土木,而是引动星槎之力,结合崖壁本身的黑岩,塑造出一座风格古朴、通体流淌着微光星辉与混沌气流的三层小楼,匾额上书三个蕴含道韵的大字——星火阁。
取“薪火相传”之意,亦寓“星槎之火”。
星火阁一层为接待与展示,二层为交易与洽谈,三层则为核心炼制与张润自身潜修之所。整座阁楼都与驻地的力场、域场紧密相连,如同一个活着的阵法节点。
半月之后,“星火阁”悄无声息地开业了。
没有张扬的宣传,只在同盟内部的基础信息渠道中,发布了一条简短通告:听潮崖“星火阁”,限量供应“归元混沌丹”、“迷踪混沌盘”、“两仪护身符”,功效独特,以物易物,或换取特定情报。
起初,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万族庭中各类商铺数不胜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店,位置又如此偏僻,实在难以引人注目。
然而,当第一批偶然前来的顾客,亲身尝试了“归元混沌丹”那不同于任何已知丹药的、既能快速补充法力又带有一丝诡异干扰特性的效果,或是使用了“迷踪混沌盘”成功摆脱了一次追踪后,“星火阁”的名声,开始如同水中的涟漪般,在小范围内悄然传开。
尤其是那些常年在归墟边缘活动、时常与“肃正”爪牙或各种混乱生物打交道的修士,更是对此类能干扰秩序、混淆感知的器物趋之若鹜。
“星火阁”的规矩也颇为奇特:每日限量供应,交易需通过门口的星辉阵法进行初步认证,且对某些特定势力(如奥术联合的标识)会提高门槛甚至拒绝交易。这使得它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这一日,星火阁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那是一位笼罩在宽大斗篷中、气息晦涩难明的身影。他(或她)无视了门口的星辉阵法,直接步入阁内,目光扫过陈列的几样物品,最终落在了柜台后静坐的张润身上。
斗篷下,传来一个沙哑而古老的声音:
“万物归一,众生归寂。”
“阁下之‘火’,可能照亮归途?”
张润缓缓抬头,看向来者,瞳孔微不可察地收缩。
万物归一会?
他们果然找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