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后,刘苏再无睡意。
他在府外用了早饭,抵达剑院时才七时左右。他没有直接去图书馆,而是在广场边的看台静静坐下,看着早起的一年级学弟练剑。
随着时间推移,广场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刘苏的目光落在了一行正在演练“四象剑阵”的队伍上。
组阵的四名学子不断重复走位练习,但在无人干扰的状态下,转向时的节奏依然会出现明显断层。
规定的练习时间结束,他们依旧没能解决转向时的协同问题。
短暂休息后,四人进入有干扰的练习阶段。
一名学子在地面施展攻击。剑阵四人一开始还能勉强躲避,可随着幻剑从一柄增至两柄,他们的节奏立刻慢了几拍;当幻剑变成三柄时,四人的配合更是出现了明显的脱节……
至上午十一时许,剑阵解散。
其中两人稍作调息,便朝刘苏这边御剑而来,高度约离地四丈。
双剑滑落,两名与刘苏身高相仿的少年兴奋地抱拳:“刘大哥!”
刘苏早已起身,面带笑意:“田畴,田豫。”
这二人正是去年百花乡遴选的前二名——一对天赋出众的双胞胎兄弟。
六人一同用了午饭。田氏兄弟的同窗得知刘苏身份后,也纷纷流露出敬佩之色。
为何?皆因今年二年级的排行榜。刘苏在总榜上排名在四十名左右。
全学院都知道,他们这一届有两名怪物级的天才独占最顶尖的一档;而前五十名中剩下的四十八人,则被视作第二档。
此外,另设有一榜,名为“白门榜”,专排非氏族出身的学子。同届中符合条件者近四十人,而刘苏,正列此榜首位。
与同乡告别后,刘苏才动身前往图书馆。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当地板消失时,他虽仍有一瞬失重的悬停感,却已不再惊慌。在黑暗中下坠的过程,对刘苏而言反而成了一种享受——那是心神彻底放空的宁静。
落地的刹那,他双眼一闭一睁,眼角掠过一丝淬火般的光泽。目光所及,隐物皆现。
“你来了。”一道宛若鬼魅的声音飘然而至。
刘苏执弟子礼:“弟子刘苏,见过馆长。”
“嗯,”语气中带着赞许:“让我看看你进步多少。”
刘苏闻言,右手并指为引,周身气机随之牵动,向前一点——幻剑骤凝,发出一声清鸣,直刺不远处的一排书架。
这一剑去势迅疾,劲力之强,足以洞穿一尺泥墙。然而当幻剑触及书架时,却仿佛落入深海,连半点涟漪都未激起。
“嗯……”声音中透出一丝讶异:“不错,竟已至剑意初显的层次。”
剑招本有万千变化,而变化之源,在于出剑者的“意”——即对其所修之道的领悟。
眼下刘苏的幻剑,虽然还处在气态,可已经有了气息外释的迹象。
那声音再度回荡于四周:“我予你的书,可有不解之处?”
“回馆长,”刘苏姿态恭谨,请教道,“书中内容弟子大多已理解,唯有一字,始终难以参透。”
“哦?”声音中兴起一抹好奇,“说来听听。”
刘苏吐字清晰:“缘。”
那原本情绪多变的语气忽然变得单调平直,尾音也不再回荡:“说说你的看法。”
刘苏略作思忖,答道:“弟子对缘字只有表层理解,难以想象它与剑道结合的具体表现。”
“哼,”馆长冷冷一哼:“下不为例。”
刘苏却仿佛未听见,神色依旧沉稳。
“你可听说过——因缘和合?”
刘苏摇头:“不知。”
馆长继续道:“这说法认为,世间万物皆因缘和合而生。没有独立存在,永恒不变之物,一切都是在无数条件相互作用下暂时显现的现象。”
“譬如一朵花的绽放。它的因是种子;缘是阳光,水分,土壤等等。所有这些因与缘聚合在一起,才有了花这一暂时现象。当因缘散尽,比如水分干涸,花期终结,花便会凋谢。”
“这一点,你可明白?”
刘苏应道:“弟子明白。”
馆长接着说道:“而缘之剑道,有一种说法是——操纵万物之间那一条条看不见的线。”
“其体现有三:结缘——与强者或宝物建立善缘;斩缘——斩断对手与法宝,盟友,乃至命运的联系;化缘——将孽缘转化为善缘。”
“可懂?”
刘苏听到这里,依稀想起曾在某处读过类似的说法,恍然道:“馆长,莫非这缘之一道,源自秦国阴阳家?”
“孺子可教也。”馆长的声音再次拉长,流露出赞许。
刘苏听取了教导,趁势求教:“馆长,我还听说……您是被关在这里的?”
“嗯?”那声音骤然沉了下来:“谁说的?”
刘苏只觉四周仿佛有无数双眼在审视他,似乎要把他整个人看透。即便如此,他仍保持沉默。
“哼,好小子——”馆长冷哼一声:“告诉你也无妨,说不定下一个被关进来的就是你。”
刘苏闻言挑眉瞪眼,连忙认错:“馆长,学生知错了。”
“哼,你错什么,”那声音里透出几分戏谑:“你可知道——合道?”
又是一个未曾听过的概念。刘苏如实回答:“弟子不知。”
馆长先是感慨:“我剑山之所以强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山中每一种剑道都极为重视,可说几乎做到了一视同仁。”
随后才解释道:“入道的方法众多,但皆为不传之秘。使用这些方法的基本条件,是自身实力达到四品巅峰。”
“而合道则不同。就说我吧,自四品乙等时便开始合道,算来已有二三十年了。”
听到这些,刘苏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也就是说,馆长至少已在这图书馆中待了二三十年。他脑海中浮现出“下一个就是你”那句话,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刘苏向来求知欲强,可面对馆长所提的“合道”概念,他却强压好奇,只想尽快结束这个话题:“多谢馆长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