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刘二子于晚七八点时分回到了梨花院。
“母亲大人!”长歌一见主座上的人影,立刻兴奋地冲了过去,像小时候一样,一头扑进苏母怀里。
苏母原本满心欢喜,可孩子真扑上来时却不由顿了一下——毕竟是个一米八的大个子,这冲劲真不小。
刘苏执礼问候:“甥儿,见过小姨。”
“好,好。”苏母笑逐颜开,问道:“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的?”
长歌此时已拉着母亲换了个位置,站到她身后,轻轻为她按起肩来。
“小姨,我们是上午到的。”刘苏答道,“见您不在,便先去拜访了几位族中长辈。”
“做得对,做得好。”苏母见孩子如此懂事周全,心中自是欣慰。
长歌一边揉着母亲的肩,一边关切地问:“妈,院里不是有专人负责外出事务吗?什么事还得您亲自去办?”
他指尖能清晰感受到母亲肩头的疲惫:“您这肩膀,怕是劳累不止一两次了吧。”
苏母抬手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语气温和:“有些事,终究得亲自去办才放心。”
显然,自从小舅离家后,家中事务确实愈发繁重,她肩上的担子也沉了许多。
稍顿片刻,苏母才问道:“对了,小苏,你们这次回来打算住多久?”
刘苏略作思忖,答道:“张老师并未明确交代,想来会住上一段时日。”
苏母闻言心中欢喜——孩子这一出门就是半年不归,能多留些日子自然最好。
她满意地点点头,又考校似地问道:“那你们可知,这次为何叫你们回剑城?”
“我想,应当是要我们守一次馆吧。”刘苏答道。毕竟自年后出百花乡这一个多月,虽看似忙碌,实则并未有要紧之事。
苏母心中愈发欣慰,这外甥确实比自家孩子更通透几分。
随后,她轻声说道:“长歌,你爹要回来了。”
长歌按肩的手微顿,不知想起了什么。半晌才问:“什么时候回来?”
“最迟明年底。”
“那时……我大概已不在剑城了吧。”长歌心想,这时间算得可真准,似乎注定要与父亲再次错过。
“那你想留在剑城吗?”苏母又问。
按时间推算,若无意外,长歌五月便能顺利毕业。可依规矩——异地任职,他当是不能留在剑城的。
“想啊。”长歌轻轻从后环住母亲,口是心非道:“剑城多好,离家又近……”
苏母轻轻握住他的手,柔声道:“好了,娘知道了。”
这时,侍女端上点心与热茶,苏,刘二人便陪着苏母说起这半年来的见闻。苏母听得津津有味,直至夜深,方尽欢而散。
——
“父亲”这个字眼落入长歌耳中时,刘苏觉得他的反应平静得有些过分。
造成这种态度的原因并不复杂——长歌自懂事以来,对这位老父亲便几乎没有什么印象。
按理说,人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段时期会追问自己“父亲是什么样的人”,但长歌没有。
倒不是心怀怨意,而是因为他成长途中,小舅承担了所有父亲应有的角色——家中真正的主心骨,也是他心中的英雄榜样。
说来有趣,听完母亲的话回房后,长歌翻箱倒柜好一阵,才找出父亲的画像,仿佛真的快要将这个人忘记了。
苏母生下长歌两三年后,苏父就以驻地大使的身份前往黄金坞,算来已过去十多年了。
苏父原本并不姓苏,这姓氏是老祖宗所赐。他在苏府前院长大,年纪比已故的九爷还要稍长。
九房如今的兴盛,离不开苏父的贡献:他先与九爷共同建立基业,又与接过权柄的万钧一起筑起高墙。而照眼下趋势发展,恐怕将来还要与儿子长歌一同为这座大厦封顶。
——
翌日一早,长歌便拖着刘苏去内院的演武场切磋,一打就是小半天。
直到下午,刘苏才得空处理自己的事。他第一站就去了中院的书馆。
长歌昨日带他逛苏府时,他心中就存了两个疑问:一是关于“缘之剑道”的来历;二是为什么在前院总有种似曾相识却又说不清的异样感。
而现在,他急需解开这些疑惑。
这一查可不得了,竟一直查到次日清晨。然而刘苏仿佛不知疲倦,又转身去了前院。那里的藏书果然如他所料,没有任何有用的信息,大部分书籍是宣扬苏家荣光的读物。
他甚至弄明白了为什么第一次来外院时,那里的学生和族人会对他如此尊敬——原来不单是他,长歌以及苏青青等同辈苏家子弟,都被收录在一本名为《苏氏才俊》的书中。
由于刘苏的文记被归入嫡系一卷,那些族人便将他视作非苏姓却效忠苏家之人的学习榜样。
刘苏翻到对自己的记载,看得都有点哭笑不得。
比如书中写道:
冬日大雪封山,年幼的刘苏背着书箱,拖着破旧的鞋子艰难跋涉。双脚因严寒冻裂出血,他却浑然不觉,只为准时到校求学……
这件事确实存在,但被严重美化了。
实际情况是刘苏雪天晨练时跑坏了鞋,便赤脚走去学校。当时的他觉得这也是一种锻炼,于是直到雪化才穿上鞋。
不知内情的人见状,便传出了他“忍痛求教”的美谈……
连续两天一夜没睡,刘苏回房后居然也不困,只顾着分析书中内容与自己两个疑问之间是否有关联。结果分析着分析着,脑袋一沉,就趴在桌上睡着了。
梦境随之而来——
梦中他在河边垂钓。忽然鱼竿颤动,显然有鱼上钩。刘苏稳握钓竿,与鱼周旋,待其力竭后便开始收线。就在即将成功时,那鱼猛然发力,竟挣脱逃走了。
刘苏皱眉,收回鱼钩查看,发现钩子干净如新。他若有所觉,转身环顾四周——果然空无一物。
刘苏猛地惊醒,急促地喘息着。
此刻他终于明白前院那种奇怪的熟悉感从何而来——这不就和半神故居之民所呈现的表象几乎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