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城核心区域的“镇北侯府”,经过数次扩建和改造,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府邸,而是成为了整个北疆三州实际上的政治、军事、经济决策中心。高墙深垒,守卫森严,其威仪与气派,甚至超过了某些落魄藩王的王府。
府门前车马络绎不绝,来自三州各地的官吏、将领、信使穿梭不息,却秩序井然,无人敢喧哗。这里发出的每一道指令,都关乎着数百万军民的生计与北疆的未来。
面对日益繁杂的政务军务和潜在的巨大威胁,旧有的、相对松散的总督府架构已显不足。张枫决心借鉴现代国家的管理经验,对权力中枢进行一场深刻的改组,建立起一套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小朝廷”体系。
这一日,镇北侯府核心的“议政殿”内,济济一堂。张枫端坐于主位,其下分列两班,文左武右,气氛庄严肃穆。
“北疆草创,百业待兴,然内外局势,波谲云诡。旧制已不足以应对时艰。”张枫开门见山,声音沉稳有力,“今日,本侯将改组幕府,设立新衙,以总揽全局,应对变局。”
他目光扫过台下众人,这些都是经过考验、值得信赖的核心班底。
“即日起,设立 ‘军机处’ !”张枫说出了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机构名称。
“军机处,为北疆最高军事决策与指挥机构,总揽一切军务!凡枫家军之调动、布防、训练、征伐、军械、粮饷,皆由军机处议决,本侯裁定后施行!”
他的目光落在赵铁柱身上:“赵铁柱!”
“末将在!”赵铁柱大步出列,声如洪钟。
“命你为军机处首席大臣,统辖军政司,总揽北疆军务!”
“末将遵命!”赵铁柱单膝跪地,郑重领命。由他这位最早追随张枫、战功最为卓着、且绝对忠诚的心腹大将执掌最高军权,无人不服,也确保了军队牢牢掌握在张枫手中。
“设立 ‘民政司’ ,总揽北疆一切民政事务!”张枫继续宣布,“户籍、田亩、赋税、徭役、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工坊商贸、教化卫生,皆归其管辖!”
周文博应声出列,他如今气质愈发沉稳干练。
“周文博,命你为民政司主事,望你兢兢业业,使北疆百姓安居乐业,府库充盈!”
“下官必不负侯爷重托!”周文博深深一揖。民政大权,交给了这位最早投靠、展现出卓越行政能力的文官。
“设立 ‘科技司’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构名称,引得众人侧目。
“科技司,专司百工技艺之研发、改进与推广。凡军械制造、农具改良、水利工程、医药防疫、新奇物事之探究,皆由其负责。匠作监并入科技司。”
张枫看向人群中一位不太起眼、但眼神中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中年人,他名叫公输瑜,是墨莺网络发掘出的一位墨家后裔,精于机关营造,对张枫提出的许多“奇思妙想”一点即通。
“公输瑜,命你为科技司主事。本侯需要更犀利的兵器,更高效的农具,更坚固的城池!你可能做到?”
公输瑜激动得身躯微颤,出列躬身:“卑职定竭尽所能,穷究工巧,以报侯爷知遇之恩!”将科技研发提升到与军政、民政并列的高度,体现了张枫对技术和生产力的极度重视。
“设立 ‘靖安司’ ,职责不变,监察内外,刺探情报。墨莺仍为靖安司主事,直接对本侯负责。”墨莺在阴影中微微颔首。
“设立 ‘律法司’ ,负责刑名律令,修订北疆律法,审理重大案件,监督各级官吏司法。”
“设立‘财政司’ ,独立核算北疆收支,管理府库,审计账目。”
“设立‘教化司’ ,总管军中扫盲、蒙学教育及未来可能之官学体系。”
一个个全新的机构被确立下来,权责清晰,相互制衡,又统一归于张枫的绝对领导之下。军机处、民政司、科技司构成了最核心的三大支柱,分别对应军事、民生与技术发展。靖安司是耳目与利剑,律法司、财政司、教化司则完善了治理的各个方面。
这俨然就是一个微缩版的、效率更高的现代内阁雏形!
张枫任命的核心班底,也体现了他的用人原则:忠诚第一,能力至上。既有赵铁柱这样的元老心腹,也有周文博、公输瑜这样因才提拔的新人,甚至包括了从京城带来的、一直默默管理侯府内务、忠心耿耿的福伯,也被赋予了一定的监督协调之责,成为连接张枫与各机构的桥梁。
“自即日起,凡北疆三州军政要务,皆需依此新制运转!”张枫最后肃然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望诸君同心协力,共筑北疆之铁壁,以应未来之变局!”
“谨遵侯爷令谕!”殿内众人,无论文武,皆躬身应诺,声音整齐划一。
一套集权、高效、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在这北疆之地正式确立。镇北侯府,这个实际上的“北疆朝廷”,开始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凝聚力运转起来。
政令通过这个全新的中枢,顺畅地下发到三州各地。军队在军机处的调度下加紧备战和训练;民政司组织着更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和春耕准备;科技司的工坊里,炉火日夜不息,新的军械和农具在不断试验改进;靖安司的触角则向着西方草原和京城更深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