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的秋日,天高云淡,五大湖的水色比往常更加澄澈。朝霞城内,丰收的庆典气氛早已如火如荼。不仅仅是朝霞城的居民,来自北美大陆各处部落的头人、长者,以及来自大宋、欧陆乃至更远地方的移民代表,皆汇聚于此。金黄的玉米、饱满的南瓜、艳丽的印第安稻谷堆砌成塔,与朝霞瓷、花羽瓷、霓裳朝霞丝交相辉映,共同诉说着这片新大陆的丰饶与创造的活力。
庆典的中心广场上,人声鼎沸,篝火熊熊。石光明、威斯阿克贾克、克劳迪娅、吕师囊以及尼禄,作为这片土地公认的核心领导团队,与民同乐,毫无隔阂。阿尔冈昆的鼓点激昂,维斯塔圣女的祷词清越,大宋的丝竹悠扬,甚至还有罗马风味的七弦琴声混杂其中,构成了一曲前所未有的、属于新大陆的交响。
人们载歌载舞,用不同的语言,唱着各自编创的赞歌,赞美这片给予他们新生与希望的土地,赞美那融合了东西方智慧的“德政”与“共生”。
在这片欢腾的海洋中,尼禄,这位曾经的罗马先皇,如今朝霞城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内心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情。他酷爱艺术,尤擅音乐,往昔在罗马,他的艺术曾与奢靡和暴政相伴,而在这里,他的才华找到了纯粹的、创造的土壤。他拿起一把改良后音色更加丰富的里拉琴,缓步走到中央。
“诸位!”尼禄的声音带着一种戏剧性的张力,却不再有往日的乖戾,而是充满了真诚的分享欲,“谨以此曲《绿荫》,献给这片接纳了我、改变了我的新大陆,也献给……所有在这片土地上寻获新生的人们!”
琴弦拨动,前奏带着一种近乎数学的精准与冷静,仿佛在勾勒一个由理性绝对统治的世界。
“我的世界由直角与公式构成
一座逻辑的城池 拒绝任何误差可能
测量每份情感的重量与成分
在相遇之前 我已是自己的囚臣”
这开篇,俨然是他昔日罗马帝国僵化秩序与自身内心枷锁的写照,充满了压抑的“必然律”。
随即,旋律陡然变得柔和、明亮,如同阳光穿透密林。
“而你仍立在绿荫下无辜地笑着
将每一个雨过天晴注入我的阴郁秩序
像一道不求证的光 骤然照进
我所有精心计算的 绝望与肯定”
“绿荫”与“无辜的笑”,象征着北美新大陆原始、自然、充满生命力的包容与启迪,如同一道不求证明、不容拒绝的光,蛮横而温柔地撞碎了他固有的秩序。
“我曾翻阅整个宇宙的必然律
只为推演一次心动的概率
而你像一句温柔的例外命题
将我全盘论证 轻松地驳斥”
这何尝不是尼禄自身经历的写照?他试图用旧世界的逻辑来衡量一切,却在此地遇到了无法用概率计算的“温柔的例外”,被彻底颠覆。
“这是秩序的塌方
是理性一场甜蜜的败仗
我选择 忠于这偶然的冲撞
让爱的真理 在废墟之上 自在生长”
副歌部分,尼禄唱出了自己的心声,那是对旧我、旧秩序的告别,是对“偶然冲撞”(来到北美)的臣服与拥抱,是对“爱”(广义的,对生命、对创造、对这片土地的爱)这一新真理的确认。
最后,歌声在一种释然与归属感中结束:
“你立在绿荫下 永远地笑着
我的阴郁秩序 迎来了
它唯一渴望的 统治者”
歌声落下,广场上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这不仅仅是一首情歌,更是一曲灵魂的新生宣言。
吕师囊怔怔地听着,那句“我已是自己的囚臣”深深刺痛了他,让他想起自己曾困于出世入世的纠结;“温柔的例外命题”则让他不由得望向克劳迪娅,正是她毫无保留的爱,如同那道“不求证的光”,照亮了他前行的路。
威斯阿克贾克隐匿在人群边缘,拳头紧握。那“绿荫”仿佛就是克劳迪娅在他心中的形象,他渴望却无法触及,只能看着她照亮别人的“阴郁秩序”。这首歌,唱出了他无望的守护与内心深处对那“例外”的渴望。
克劳迪娅早已泪流满面。她听懂了,这不仅是对北美的赞美,更是尼禄对吕师囊与她之间情感的一种侧面诠释与祝福。“偶然的冲撞”、“甜蜜的败仗”,正是她义无反顾爱上吕师囊的真实写照。
而石光明,在听到“翻阅整个宇宙的必然律”时,思绪却飘回了遥远的蒙古草原,想起了父亲石秀,那位挣扎于忠义与生存之间的汉子。他自己何尝不是从草原的“必然”中走出,在这片新大陆遇到了改变一切的“温柔的例外”?他望向周围欢庆的人群,不同族裔,不同文化,此刻却因这片土地而相连,这不正是对旧有“必然律”最有力的驳斥吗?
尼禄的《绿荫》,如同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每位聆听者心中激起了属于自己的涟漪。它不仅是尼禄个人改变的生动注脚,更奇妙地映照了在场核心人物各自的心路历程,成为这次丰收庆典上,最为深刻动人的精神盛宴。无无能量网中,代表着北美的区域,因此曲而光芒更加温润、蓬勃,仿佛真的有无限的生机,在“绿荫”的庇护下,自在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