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念云以其超越时代的学识与智慧,为共和国那场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国本”之争,画上了一个兼顾各方、堪称完美的句号之后,整个国家便如同找到了主心骨的巨人,以前所未有的坚定与自信,迈入了和平建设的黄金时代。然而,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在这片繁荣盛景之下,那个终极的、关于权力归属的悬念,依然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每一个政治精英的头顶。
直到这一天,共和国建国二十周年庆典,暨护国主顾昭的六十岁寿辰,这柄剑,终于要落下了。
南京,元首府前的“共和广场”,这座足以容纳数十万人的宏伟广场上,汇聚了整个共和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目光。
共和国最精锐的海、陆、空三军部队,组成了钢铁铸就的方阵,军容鼎盛,杀气冲霄。从开国元勋到政坛新秀,所有的文武百官,皆身着盛装,依序而立。来自欧罗巴、奥斯帝国、莫卧儿乃至遥远新大陆的各国使节,则在观礼台上正襟危坐,神情复杂地见证着这个新兴东方巨人的辉煌庆典。
广场的最高处,是那座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巨大检阅台。顾昭,就站在那里的正中央。岁月的风霜,已经染白了他的双鬓,在他的眼角刻下了深深的沟壑,但他那双曾洞穿过无数人心与战场的眼眸,却依旧如同鹰隼般锐利,仿佛能够看透历史的迷雾。
在他的身后,以一种微妙的距离和顺序,站着那些被公认为最有可能继承这份权柄的人:长子顾承宇,一身笔挺的海军将领服,英武不凡,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挚友王五,依旧是那副沉默寡言的模样,但腰杆挺得笔直,代表着军中那股最原始也最忠诚的力量;首席秘书念云,则是一身素雅的套裙,沉静地站在那里,宛如这片喧嚣权力场中,最安宁的一汪深潭。
整个广场,庄严、肃穆,却又在每一个人的心底,酝酿着一股对未知的、几乎要沸腾起来的期待与紧张。
盛大的阅兵式开始了。当最后一个装备着最新式后膛步枪的步兵方阵,迈着令大地都为之震颤的步伐走过检阅台后,顾昭缓缓地走到了讲台前。
所有人的呼吸,都在这一刻,屏住了。
他没有发表任何热情洋溢的演说,只是用他那略带沙哑,却依旧充满了力量的声音,宣布了一个又一个,足以颠覆所有人想象的决定。
“我,顾昭,在此宣布,”他的声音通过巨大的、由蒸汽驱动的扩音器,传遍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自今日起,辞去‘共和国武装力量最高军事统帅’一职。”
一言既出,满场哗然!
“共和国的军队,是国家之盾,非一人之私兵。未来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将不再集于一人之手,而是交还给由总参谋长赵率教、各战区司令官王五、侯三……”他念出了一系列将领的名字,“……共同组成的‘联合参谋部’。联合参谋部,将对帝国议会和护国主双重负责,确保任何时候,枪口都不会对准自己的人民。”
这,是将他赖以起家的军权,亲手关进了制度的笼子。
紧接着,是第二个宣布。
“为确保政务之延续与专业,我宣布,内阁的权力将进一步扩大。自下一届议会起,由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内阁总理’,全权负责共和国的日常行政事务。同时,由首席大法官常宇所领导的最高法院,将拥有对共和国所有法律的最终解释权,其判决,不受任何行政力量的干预。”
这,是将他手中那份足以号令天下的行政权,也交还给了文官系统与司法系统。
广场上,已经从最初的震惊,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并非是一场寻常的权力交接,而是一场彻底的、对国家根本制度的重塑。他们心中那个最大的疑问,也变得愈发强烈:交出了军权和政权,那至高无上的“护国主”之位,又将归于何人?
顾承宇的心跳,在这一刻,几乎要跃出胸膛。他以为,父亲这是在为他铺平道路,为他扫清所有潜在的障碍。
然而,顾昭接下来的话,却如同九天之上降下的惊雷,将所有人的幻想,都劈得粉碎。
“最后,关于‘护国主’之位的传承。”顾昭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每一个人的脸,最终,落在了自己的儿子身上,那眼神,意味深长,却又带着一丝不容置喙的决绝。
“我宣布,在我之后,共和国,将再无‘护国主’。”
“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由三人共同组成的‘执政官委员会’。三位执政官,权力平等,相互制衡,共同执掌共和国的最高权力。他们的任期为五年,由我提名首任候选人,交由帝国议会进行最终的、等额的确认选举。”
整个世界,仿佛都在这一刻,静止了。
随后,他念出了那三个,将共同执掌这个庞大帝国未来的名字。
“我提名:第一执政官,海军上将顾承宇。他将负责共和国的军事、国防与国家安全。他象征着军人的荣誉,与我们永不停歇的开拓精神。”
顾承宇猛地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错愕与失落。他得到了一个位置,却不是那个他梦寐以求的、独一无二的位置。他本以为自己是唯一的继承人,但此刻,他才发现,父亲交给他的,只是那顶沉重冠冕的三分之一。
“我提名:第二执政官,国家科学院院长,宋应星先生。他将负责共和国的经济、内政与科技发展。他象征着技术官僚的崛起,与我们对科学真理最崇高的敬意。”
人群中,那位一生都致力于格物致知的“理科状元”,此刻也是一脸的茫然与震惊。他从未想过,自己一个纯粹的学者,会被推上这个权力的顶峰。
“我提名:第三执政官,护国主办公室首席秘书,念云女士。她将负责共和国的外交、文化与教育事业。她象征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全球视野,与我们对文明‘软实力’的深刻认知。”
当念云的名字被念出的那一刻,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位始终安静地站在顾昭身后的女性身上。这不仅是因为她的性别,更是因为,这个安排背后所透露出的、那份最深沉的、独一无二的信任。
这个决定,彻底震惊了所有人。军方、技术官僚、新兴的女性政治家……这个精妙绝伦的安排,如同最精准的天平,巧妙地平衡了共和国中所有正在崛起的新兴政治势力。三足鼎立,相互支撑,又相互制衡,确保了任何一方,都无法再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顾承宇瞬间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也感受到了那份托付的沉重。而念云,则在那一刻,强忍住了眼中的泪水。她比任何人都明白,顾昭提名她,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能力。这,是一个穿越者,对这个世界上他唯一可以完全信任的“同类”,所做出的、最郑重的托付。顾昭知道,只有她,才能真正理解他建立这套复杂制度的、防止历史重演的最终初衷,并用她的智慧,在他离去之后,继续坚定地维护这套体系,防止共和国重新滑向那条“一人独裁”的、充满了血腥循环的黑暗老路。
宣布完这一切,顾昭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再次动容的举动。在万众瞩目之下,他亲手解下了自己肩上那象征着护国主最高权力的、缀满了星徽的戎装,将其郑重地叠好,交给了身旁的卫兵。随后,换上了一身早已准备好的、朴素的青布学者长袍。
褪去戎装的他,仿佛瞬间卸下了一生的重担,那挺拔的身姿,显得无比的轻松与释然。
“我的战争,”他对着所有人,也像是对着这个时代,说出了自己最后的宣言,“已经全部结束了。剩下的路,要靠你们,也靠这个制度,自己去走。”
“记住,权力,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也是最可怕的毒药。我用我最后的精力,为你们,也为这个国家,铸造了一副坚固的‘枷锁’。我希望你们,永远,都不要试图去打开它。”
言毕,他宣布,自己将辞去一切职务,只保留“国家科学院终身荣誉院长”这一虚衔,余生将致力于穷尽宇宙的奥秘,为共和国的下一代,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
他缓缓走下高台,没有再回头看一眼那片风起云涌的权力场。他径直走到了孙元化、汤若望等一群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中间,与他们并肩而立,一同抬头,仰望着那片被庆典的烟火点缀得无比璀璨的、浩瀚的星空。
他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下,被拉得很长、很长,充满了平静,也充满了真正的、属于一个文明播种者的、无上荣光。
广场上,镜头在几组人物之间,进行着无声的切换: 顾承宇凝视着父亲那略显佝偻、却又无比伟岸的背影,眼神复杂,失落、不解、敬畏、以及最终承接使命的沉重,交织在一起。 念云的眼角,滑落一滴清泪,但她的眼神,却前所未有的坚定。 王五、侯三等一群从尸山血海里跟着顾昭杀出来的老将们,则默默地站直了身体,对着那个背影,行了一个最为庄严、也最为崇敬的军礼。 而在遥远的、被高墙围起的静思园里,已经垂垂老矣、满头白发的朱由检,从最新的《皇家日报》上,看到了这则震惊天下的消息。他长长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那一声叹息里,不知是羡慕,是嫉妒,还是彻底的释然。他颤抖着手,将一本记录了他一生心路历程的、厚厚的日记,交给了身边同样老迈的王承恩,喃喃道:“朕……不如他……”
顾昭,用他最后的、也是最巅峰的政治智慧,为这个由他亲手创造的庞大帝国,设计了一套看似完美、却又充满了内部张力的权力制衡结构。他,真的能够就此功成身退吗?
没有了他这个绝对权威的镇压,年轻的继承者们——顾承宇的军人荣誉感、宋应星的技术理想主义、念云的政治远见——他们之间会产生怎样的合作与冲突?这个新生共和国的未来,是走向一个更加辉煌的黄金时代,还是会在内部的权力斗争中,重蹈历史上那些伟大帝国崩溃的覆辙?
而那位选择成为“第一公民”的男人,真的能够安心地去仰望星空吗?或许,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更高、更远的地方,继续沉默地、深邃地,注视着他亲手创造的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里,所有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