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的太监领着我穿过一道又一道朱红宫墙,脚下的青石板路被磨得光可鉴人,两旁的宫娥侍卫垂手侍立,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熏香,和襄阳城的烟火气截然不同,透着股让人压抑的威严。
“林长老,前面就是紫宸殿了,皇上已在殿内等候,您切记谨言慎行,不可失了礼数。”领头的太监转过身,脸上带着职业化的微笑,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提醒。这太监叫小禄子,是宋理宗身边的近侍,刚才在宫门口接我的时候,眼神里就带着几分打量和轻视——在这些宫里人眼里,我终究只是个“江湖草莽”,就算穿了官服,也登不得大雅之堂。
我点点头,整了整身上的官服,又摸了摸贴身藏着的青铜丐钵。钵身微微发热,像是在给我传递力量。我深吸一口气,迈步朝着紫宸殿走去。
殿门敞开着,里面光线充足,一根根盘龙柱矗立其间,气势恢宏。殿中央的龙椅上,坐着一个约莫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面容白皙,眉宇间带着几分文弱,正是南宋的皇帝宋理宗。龙椅下方,左右两侧站满了文武大臣,左边是文官,右边是武将,一个个衣冠楚楚,眼神各异。
我目光快速扫过人群,很快就锁定了几个关键人物。左边文官队伍里,一个穿着紫色官袍、留着山羊胡的老头,正用阴鸷的眼神盯着我,不用问,这肯定就是主和派的头头史弥远。他旁边站着一个中年官员,面色倨傲,正是之前弹劾我的御史大夫王伦。而右边武将队伍里,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将军,正朝我微微点头,眼神里带着几分赞许——那是主战派将领曹友闻,上次襄阳保卫战,我们并肩作战,算是老熟人了。
“草民林越,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我按照事先打听好的规矩,双膝跪地,行三叩九拜之礼。心里却忍不住吐槽,这古代的礼仪是真麻烦,膝盖都快跪麻了。
“平身吧。”宋理宗的声音带着几分年轻人的温和,却也透着帝王的威严,“林长老不必多礼,朕听闻你在襄阳抗蒙有功,拯救百姓于水火,是个难得的栋梁之才。”
我站起身,拱了拱手:“皇上谬赞,草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襄阳保卫战能取得胜利,全靠皇上圣明,将士用命,还有丐帮弟子和江湖同道的鼎力相助,草民不敢居功。”
我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既捧了宋理宗,又没忘了丐帮和江湖势力,不至于让朝廷官员觉得我太过狂妄。
果然,宋理宗听了这话,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林长老倒是谦逊。不过,朕也听闻,丐帮如今势力日渐壮大,在江湖上威望甚高,甚至能调动数万弟子,这倒是让朕有些好奇。”
这话看似平常,实则带着试探。我心里清楚,宋理宗召我入京,核心就是想摸清丐帮的底细,看看我们是不是真的像主和派说的那样“拥兵自重,意图不轨”。
没等我开口,史弥远就站了出来,躬身说道:“皇上,臣有话要说。林长老虽然抗蒙有功,但丐帮毕竟是江湖帮派,如今门徒众多,遍布各地,且手握情报网,掌控着不少粮草物资,若不加约束,恐成心腹大患啊。”
王伦也跟着附和:“史大人所言极是。皇上,臣近日收到奏报,丐帮在边境招兵买马,囤积粮草,还私设刑堂,审判百姓,已然超出了江湖帮派的范畴,简直与割据势力无异。林长老身为丐帮执法长老,难辞其咎!”
这两个家伙一唱一和,上来就给我扣了个大帽子。我心里冷笑,果然是来者不善。
我没急着反驳,而是等他们说完,才缓缓开口:“皇上,史大人、王大人此言差矣。丐帮之所以能有今日的规模,并非有意扩张,而是因为天下百姓流离失所,许多人流离失所,走投无路之下才加入丐帮,寻求一条生路。我们招兵买马,囤积粮草,也并非为了割据一方,而是为了抵御蒙古入侵。蒙古铁骑残暴,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若丐帮不积蓄力量,如何能保护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
“至于私设刑堂,审判百姓之说,更是无稽之谈。”我继续说道,“丐帮有自己的规矩,处置的都是背叛丐帮、勾结外敌或者为非作歹的帮内弟子,从未审判过普通百姓。相反,丐帮弟子还常常帮助百姓解决困难,比如在襄阳战后,我们组织流民开垦荒地,教授他们农耕技术,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这些事情,襄阳百姓有目共睹,皇上若是不信,可派人去调查。”
史弥远脸色一沉:“林长老,你口说无凭,谁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的?江湖帮派向来目无法纪,谁能保证丐帮不会利用势力欺压百姓?”
“史大人若是想找证据,草民这里倒是有一些。”我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递给旁边的小禄子,“劳烦公公呈给皇上。这里面是丐帮近年来的所作所为记录,包括救助流民的人数、囤积粮草的数量和用途、协助朝廷抗蒙的战功等等,还有襄阳、钱塘、苏州等地百姓联名写的感谢信,皇上一看便知。”
小禄子接过油纸包,呈给了宋理宗。宋理宗打开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点头,脸色渐渐缓和下来。
史弥远和王伦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慌乱。王伦赶紧说道:“皇上,这些都是丐帮自己记录的,还有百姓的感谢信,说不定是林长老故意伪造的,不足为信。”
“王大人这话就有意思了。”我冷笑一声,“百姓的感谢信上有上千人的签名和手印,难道都是伪造的?而且,这些事情曹将军也可以作证,上次襄阳保卫战,丐帮弟子如何浴血奋战,如何协助宋军防守,曹将军最清楚不过。”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曹友闻身上。曹友闻往前一步,抱拳道:“皇上,林长老所言句句属实。丐帮弟子在襄阳保卫战中功不可没,他们熟悉地形,擅长巷战,为宋军提供了大量情报,还多次夜袭蒙古军营,烧毁粮草,极大地削弱了蒙古军的实力。而且,丐帮确实一直在救助流民,稳定地方秩序,是朝廷抗蒙的重要助力,绝非什么心腹大患。”
有了曹友闻这个军方大佬作证,史弥远和王伦的底气明显不足了。但史弥远并不甘心,又说道:“皇上,就算丐帮现在没有异心,可势力如此庞大,江湖帮派又向来桀骜不驯,日后若有人挑拨离间,或者丐帮出了野心家,后果不堪设想啊。臣以为,应当将丐帮编入官军序列,由朝廷统一指挥,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这才是史弥远的真实目的——想把丐帮控制在朝廷手里,最好能瓦解我们的力量。我心里清楚,一旦丐帮编入官军,就会失去独立性,到时候主和派想怎么拿捏我们就怎么拿捏,抗蒙大业也就成了空谈。
我赶紧说道:“皇上,万万不可!丐帮之所以能在抗蒙中发挥作用,关键就在于我们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我们熟悉江湖情况,情报网遍布民间,行动起来不受朝廷规矩的束缚,能够快速响应蒙古军的动向。若是编入官军,凡事都要层层上报,请示朝廷,等朝廷批复下来,战机早就错过了。而且,丐帮弟子大多是草莽出身,自由自在惯了,若是强行编入官军,恐怕会引起不满,反而不利于团结抗蒙。”
“皇上,草民以为,丐帮与朝廷之间,应当是合作关系,而非隶属关系。”我继续说道,“我们可以协助朝廷抗蒙,提供情报、粮草和人力支持,但同时也希望朝廷能尊重丐帮的独立性,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内部事务。这样既能发挥丐帮的优势,又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两全其美。”
宋理宗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显然,他在权衡利弊。
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了身上的青铜丐钵,还有丐帮情报网获取的蒙古军动向。我赶紧说道:“皇上,草民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禀报。根据丐帮情报网的消息,蒙古大汗窝阔台已经下令,集结重兵,准备在明年春天再次大举攻宋,这次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襄阳,还包括四川、江淮等地,意图一举攻破南宋防线。”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都惊呆了。史弥远脸色煞白,难以置信地说道:“你……你这话当真?蒙古刚在襄阳战败,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再次出兵?”
“史大人若是不信,可派人去边境探查。”我说道,“丐帮情报网在蒙古境内也安插了眼线,消息绝对可靠。而且,蒙古军正在加紧打造攻城器械,囤积粮草,还在联络西夏和金国的残余势力,意图合围南宋。形势已经非常危急了,此时正是朝廷与丐帮、江湖势力同心协力,共抗外敌的时候,若是因为内部猜忌而错失良机,恐怕会酿成大祸。”
我一边说,一边悄悄催动青铜丐钵的“辨伪”技能。钵身微微发热,我能感觉到宋理宗和在场官员的情绪变化。宋理宗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显然是相信了我的话。而史弥远和王伦,则是脸色铁青,一言不发——他们没想到,我居然会掌握这么重要的情报,而且还敢在金銮殿上当众说出来。
宋理宗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口说道:“林长老所言,事关重大,朕会立刻派人去核实。不过,不管消息是否属实,抗蒙都是当前的头等大事。丐帮愿意与朝廷合作,朕自然是欢迎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朕看林长老深明大义,有勇有谋,是个难得的人才。朕决定,任命你为‘江湖抗蒙总调度’,负责协调江湖各大门派的抗蒙力量,与朝廷军队相互配合。同时,允许丐帮在边境招募弟子,囤积粮草,朝廷会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配合。”
听到这话,我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这意味着,主和派的阴谋破产了,丐帮不仅保住了独立性,还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支持,以后抗蒙之路会顺畅很多。
我赶紧躬身行礼:“谢皇上圣恩!草民定不辜负皇上的信任,竭尽全力,协调江湖势力,与朝廷军队同心协力,共抗蒙古,保卫大宋江山!”
史弥远和王伦脸色难看至极,却也不敢再多说什么。曹友闻等主战派官员,则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宋理宗又叮嘱了几句,无非是让我好好协调各方力量,注意团结,不要辜负他的期望。我一一应下,然后退出了紫宸殿。
走出紫宸殿,阳光洒在身上,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场金銮殿上的博弈,总算是有惊无险地赢了。但我心里清楚,这只是开始,史弥远和王伦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蒙古人也在虎视眈眈,以后的路还会更加艰难。
小禄子送我出宫,一路上对我的态度明显好了很多,脸上堆满了笑容:“林长老,恭喜您啊,得到皇上的重用,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我笑了笑,客气地说道:“多谢公公吉言,以后还要仰仗公公多多关照。”说着,我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塞给了小禄子。在古代,官场和宫里的规矩就是这样,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打点好这些近侍,以后办事也能方便不少。
小禄子接过银子,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林长老太客气了,以后有什么需要奴才帮忙的,尽管开口。”
出了皇宫,赵虎已经在宫门口等着我了。看到我出来,他赶紧迎了上来:“林长老,怎么样?皇上没为难您吧?”
“没有,反而还得到了重用。”我笑着把宫里的事情跟赵虎说了一遍。
赵虎听了,兴奋地说道:“太好了!林长老,这下咱们丐帮可算是扬眉吐气了!看那些主和派的狗官还怎么嚣张!”
“别高兴得太早。”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史弥远和王伦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而且净衣派的余孽还在临安城里,蒙古间谍也没揪出来,咱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回到小院,张老根已经等候多时了。看到我回来,他赶紧说道:“林长老,您可回来了!我们按照您的吩咐,在西郊土地庙和醉仙楼都布置了人手,就等您的消息了。”
“做得好。”我点了点头,“现在皇上已经任命我为江湖抗蒙总调度,咱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在临安城里行动了。张老根,你立刻派人去西郊土地庙,把那些净衣派的余孽一网打尽,记住,要活口,我要亲自审问,找出他们背后的蒙古间谍。”
“明白!”张老根点点头,转身就要走。
“等等。”我叫住他,“醉仙楼那边也不能放松,派人盯着,看看那些蒙古间谍和史弥远、王伦还有没有联系,一旦有动静,立刻汇报。”
“好嘞!”张老根应声而去。
接下来的几天,我留在小院里,一边处理丐帮的事务,一边等待张老根的消息。期间,曹友闻派人送来一封信,邀请我去他府上一聚,说是有要事相商。我正好也想和他聊聊后续的抗蒙计划,便欣然应允。
曹友闻的府邸不算豪华,但很整洁。见到我,曹友闻热情地迎了上来:“林长老,恭喜恭喜!金銮殿上舌战群儒,说得史弥远和王伦哑口无言,真是大快人心啊!”
“曹将军过奖了,我也是为了抗蒙大业,迫不得已罢了。”我笑着说道。
两人落座后,曹友闻屏退左右,神色凝重地说道:“林长老,你在金銮殿上说蒙古准备再次大举攻宋,消息可靠吗?”
“绝对可靠。”我点了点头,“丐帮的情报网不会出错,而且蒙古军确实在边境调动频繁,囤积粮草和攻城器械,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曹友闻叹了口气:“唉,若是真如此,那南宋的处境就危险了。朝廷内部主和派势力庞大,史弥远又一心只想苟安,根本不想真心抗蒙。虽然皇上现在重用你,但史弥远他们肯定会从中作梗,到时候恐怕会影响抗蒙大局啊。”
“这我自然知道。”我说道,“所以我打算尽快整合江湖势力,建立江湖抗蒙联盟,这样就算朝廷那边出了问题,我们也能有足够的力量抵御蒙古军的进攻。曹将军,我希望你能在朝廷内部多帮我说话,争取让朝廷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比如粮草、武器之类的。”
“这是自然。”曹友闻点了点头,“我已经向皇上上书,请求朝廷加大对边境的投入,支援丐帮和江湖势力抗蒙。不过,史弥远他们肯定会阻挠,能不能成,还不好说。对了,林长老,我听说你在追查净衣派的余孽和蒙古间谍,需要我帮忙吗?”
“多谢曹将军好意,暂时不用。”我说道,“丐帮的弟子已经在行动了,等有了结果,我会第一时间告知你。不过,若是能查到史弥远和蒙古人有勾结的证据,那就再好不过了。”
曹友闻眼睛一亮:“你怀疑史弥远私通蒙古?”
“只是猜测。”我说道,“史弥远一直主和,而且净衣派的余孽和王伦关系密切,王伦又是史弥远的人,说不定史弥远早就和蒙古人有联系了。如果能找到证据,就能彻底扳倒他,到时候抗蒙大业也就少了很多阻力。”
“有道理。”曹友闻点了点头,“我会暗中派人调查,一旦有发现,立刻告诉你。”
和曹友闻聊了很久,聊了后续的抗蒙计划,也聊了朝廷内部的局势。离开曹府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回到小院,张老根已经回来了,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
“林长老,成了!”张老根说道,“我们按照您的吩咐,突袭了西郊土地庙,把那些净衣派的余孽一网打尽,一共抓获了二十七个人,其中还有三个蒙古人,都是高手!”
“太好了!”我精神一振,“人呢?都关在哪里了?”
“关在咱们丐帮在临安的秘密据点里,守卫森严,绝对跑不了。”张老根说道,“我们还在土地庙里搜出了不少东西,有蒙古人的信件、令牌,还有一些金银财宝,看样子是蒙古人给他们的赏赐。”
“把那些信件和令牌拿给我看看。”我说道。
张老根赶紧从怀里掏出一叠信件和几块令牌,递给我。我拿起信件,借着灯光看了起来。信件都是用蒙古文写的,幸好我在穿越前学过一点蒙古文,加上青铜丐钵的“辨伪”技能能辅助解读,勉强能看懂大概意思。
信件的内容主要是蒙古密使给净衣派余孽的指令,让他们打探丐帮的情报,特别是我身上的青铜丐钵的消息,还让他们配合王伦,阻止我面圣,甚至想办法除掉我。其中一封信里提到,史弥远已经同意和蒙古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