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郡主林婉如,虽得享尊荣,却并未安于府邸享乐。她依旧每日前往暗影司,处理着那些关乎朝野动向的文书卷宗。对她而言,这里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一处能让她忘却前尘、凭自身价值立足的清净之地。
只是近来,司内熟悉的身影少了一个。云汐兰怀胎七月有余,身子愈发沉重,已遵医嘱回风府安心养胎。白芷则依旧带着女儿白玉,住在暗影司后身那处清幽的小院里,一面照顾女儿,一面也帮着打理些院内杂事。
林婉如每日来司里处理公务,便会将林皓一同带来。这孩子虽脱离了东宫那个环境,但体质似乎随了他生母云汐瑶,有些先天不足,比同龄的孩子要孱弱些。白芷心善,见林婉如公务繁忙,便主动将照料林皓的许多琐事揽了过去。两个孩子年岁相仿,白玉活泼,林皓文静,倒也玩得到一处,小院里时常能听到他们稚嫩的嬉笑声。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年初春,倒春寒来得猛烈,林皓不慎染了风寒,起初只是咳嗽流涕,林婉如请了太医开了方子,以为吃几服药便能好转。谁知病情反复,不过两三日,竟转成了高热,小脸烧得通红,呼吸急促,夜里甚至惊厥了一次,情况十分凶险。
太医诊脉后,面色凝重,说是风寒入里,引发了小儿急症,需得时刻有人守在身边,物理降温,按时灌药,观察呼吸,一点马虎不得。
白芷心急如焚,既要照顾被暂时隔开的白玉,又要帮着煎药、准备温水,忙得脚不沾地。她见林婉如既要处理紧急公务,又要熬夜看护孩子,实在辛苦,便劝道:“郡主,今夜您就在司里原先那间厢房歇下吧,来回奔波,大人孩子都受累。皓儿这边,奴婢守着便是。”
林婉如看着病榻上儿子痛苦的小脸,心中如同刀绞。她摸了摸林皓滚烫的额头,又看了看窗外浓重的夜色,知道白芷说得在理。她确实怕将病气过给府中旁人,更怕这深更半夜的颠簸加重孩子的病情。
“也好,那便有劳你了。”林婉如叹了口气,眼中布满血丝,“只是你还要照顾玉儿,也需注意休息。皓儿这边,我亲自守着才安心。”
白芷知道她爱子心切,不再多劝,只默默将煎好的药和干净的温水、布巾备好,又将厢房重新收拾整理了一番。
自此,林婉如便暂住在了暗影司。她将大部分公务暂时移交副手,只处理最紧要的几件,其余时间,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林皓病榻前。喂药、擦身、物理降温、安抚因不适而哭闹的孩子……她事事亲力亲为,衣不解带,连续几个日夜未曾合眼,原本清减的身形更显单薄,但那双眼眸中,却始终闪烁着坚韧而温柔的光芒。
摄政王南宫煜因暗影司事务紧要,几乎每日都会过来与风冥商议。他自然也知晓了林皓病重、林婉如留宿司内亲自照料之事。
他每次穿过回廊,目光总会不经意地投向那间亮着灯的厢房。有时能看到林婉如抱着哭闹的林皓在窗前轻轻踱步,哼唱着不知名的安眠曲;有时能看到她端着药碗,极有耐心地、一勺一勺地将汤药吹凉,喂入孩子口中;有时则只能看到一个映在窗纸上疲惫而坚持的剪影。
看着这一幕,南宫煜的心,总会不受控制地泛起一阵细密的疼痛。
他想起那一双儿女,如果还活着如今也该是十几岁的少年少女了,承欢膝下,该是何等光景?他又想起了那个因宫廷阴谋而未能出世的孩子,若是活着,年纪应与眼前这病弱的林皓相仿……
‘若我的孩儿尚在……’这念头如同毒刺,每次浮现都让他呼吸一滞,心中空落落的痛。他看着林婉如那不分日夜、倾尽全力的模样,仿佛看到了一个母亲最本能、也最伟大的爱。这份爱,触动了他内心最柔软也最伤痕累累的角落。
这一日,他议完事出来,恰逢太医刚从林皓房中诊视完毕。林婉如送太医出门,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忧色与疲惫。
“王太医,皓儿他……”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郡主放心,高热已退去些许,险情暂缓。只是此症易反复,仍需精心照料,万不可再受风着凉。”太医躬身回道。
南宫煜脚步顿了顿,还是走了过去,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孩子病情如何了?”
林婉如见是摄政王,连忙敛衽行礼,将太医的话复述了一遍。
南宫煜看着她眼下的乌青和憔悴的面容,沉默片刻,道:“郡主也需保重自身。若有需要,司内药材库可随意取用,或让风冥去宫中再请太医。”
“谢王爷关怀。”林婉如微微颔首,心中淌过一丝暖流。她能感觉到,这位位高权重的摄政王,并非表面那般冷硬。
接下来的几日,南宫煜再来暗影司,偶尔会带一些宫中专供的、药性温和的滋补药材,或是些适合小儿病后调理的精致点心,只说是“顺路带来”。他也会在议事后,“顺便”问一句林皓的病情。
林婉如起初有些惶恐,但见他态度自然,并无他意,便也坦然接受,并总会细致地告知孩子的近况。在交谈中,她发现这位摄政王并非只懂权术,对医理、育儿竟也略有涉猎,提出的几句建议往往切中要害。她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佩,敬佩其才干广博,更敬佩他在提及孩子时,那偶尔流露出的、与他身份不符的深沉情感与柔软。
而南宫煜,则在一次次的简短交流中,愈发欣赏眼前这个女子。她身处逆境而不怨,面对稚子病痛展现出惊人的坚韧与耐心,处事有条不紊,言谈举止间透着一种经历过风雨后的沉静与豁达。
‘她将别人的孩子视若己出,倾心照料……这份良善与坚韧,实属难得。’他看着林婉如细心喂林皓喝药时,那低垂的、带着温柔光晕的侧脸,心中某处冰封的角落,似乎正被这缕微光悄然融化。
两人因着这病中的孩子,有了更多自然而然的交集。这交集淡如清水,却在不经意间,润泽了彼此心中某些干涸的土地。一场意外的病,成了连接两颗饱经沧桑心灵的微妙纽带,在这春寒料峭的时节,悄无声息地孕育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