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独立、谐振与注视
那源于自身肌群协同产生的、真实的支撑感,如同最强劲的燃料,注入李振的意志熔炉。他开始主动寻求更长时间、更低支撑下的站立挑战,目标直指最终极的考验——完全脱离悬挂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站立。
这最后一步,看似只是撤去微不足道的辅助,实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惊险一跃。失去外部支撑,意味着他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应对所有细微的重心晃动、肌肉疲劳和神经信号的瞬间波动,任何一丝失误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
训练进入了最煎熬的阶段。在支撑力降至临界点以下时,他无数次地感受到左腿在重压下那令人绝望的虚软,身体不受控制地倾斜,最终被安全系统拉回。那种无限接近成功却又轰然倒塌的挫败感,足以摧毁大多数人的信心。
但李振的眼神始终如磐石般坚定。他将每一次失败都视为对自身极限的一次精准测绘。他更加疯狂地“倾听”身体的反馈,调整呼吸与发力的节奏,甚至开始尝试在脑海中预演独立站立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失衡 scenario(情景)及应对策略。
这天,在进行了充分的热身和心理准备后,他示意治疗师,准备进行第一次无支撑尝试。
训练室内空气仿佛凝固。林晚站在角落,双手不自觉地紧握在一起,屏住了呼吸。
支撑力被缓缓撤除。
百分之十,百分之五,百分之一……
归零!
刹那间,所有的重量完全压在了李振自己的双腿之上!
左腿猛地一沉,剧烈的颤抖如同电流般窜遍全身,平衡感在瞬间变得岌岌可危!他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前微微倾倒!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过去无数个日夜夯实的“基石”发挥了作用!他的核心肌群瞬间收紧如铁,右腿如同扎根般稳定,而左腿,在那濒临崩溃的颤抖中,硬是凭借着重新建立的神经链接和协同模式,爆发出了一丝微弱却至关重要的支撑力,配合着腰胯一个极其细微却精准无比的调整——
晃动了三下!
仅仅三下!
他,稳住了!
如同一棵历经飓风却未曾折断的劲松,他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地、虽然姿态尚显僵硬却无比坚定地,站立在了训练室中央!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定格。屏幕上,代表他双腿肌群的激活信号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和协调性在跃动!
他没有欢呼,没有激动呐喊,只是紧紧闭上了眼睛,感受着双脚踏实大地的触感,感受着血液在腿部血管中奔流的鼓胀感,感受着那份完全由自己掌控的、沉甸甸的“存在”!
几秒钟后,他缓缓睁开眼,目光如炬,投向窗外“星火”基地的方向,喉咙滚动,最终化作一声低沉而有力的:
“……好!”
这一声“好”,既是对自己突破的肯定,更是对远方战友立下的崭新誓言——我能站起来了!离带你回家,又近了一步!
林晚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那是喜悦,是心疼,更是无与伦比的自豪。
---
“星火”核心舱控制室内,关于“概念频率”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当陈博士团队尝试注入一段经过编码的、代表“坚守”概念的特殊频率序列时,陆远志的神经谐振基线上,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响应模式!
那不再是简单的“潜流”涟漪,而是一种与“坚守”频率序列高度同步的、幅度明显增强的“谐振”!这种谐振持续了将近五秒,并且在其持续期间,兵牌的能量输出曲线呈现出一种异常稳定和凝聚的状态,仿佛他沉寂的意识,听懂了这来自外界的呼唤,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应!
“成功了!概念级谐振!”助手的声音因极度兴奋而颤抖,“他对‘坚守’产生了强烈共鸣!这说明他潜意识中,这个概念是活跃的,是构成他存在基石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博士激动地一拳砸在控制台上:“记录所有参数!分析谐振波形特征!立刻测试其他基础概念,如‘家园’、‘战友’、‘责任’!”
随后的实验中,他们对“家园”、“战友”等概念频率也观测到了类似的、强度不一的谐振响应,尤其是“战友”,引发的谐振强度仅次于“坚守”!
“他的意识世界,并非空无一人!”陈博士笃定道,“这些核心的情感与信念,如同黑暗中的灯塔,依然在指引着他,支撑着他!我们的频率刺激,就像是点亮了这些灯塔,让它们的光芒穿透沉寂,彼此呼应!”
他们终于找到了与陆远志意识深处进行有效“对话”的语言!虽然这语言还停留在基础概念层面,但已经足以让他们触摸到他那不屈灵魂的核心。
那无形的纽带,此刻正回荡着跨越生死的、信念的谐振。
---
艺术治疗室内,“白鸽”说出“桥要牢”之后,他与外界的互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他开始更频繁地使用简单的短句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察。
“外面……有光。”
“我……想喝水。”
“他……走了?”(指那位轮椅老兵)
苏晴每次都给予积极而自然的回应,逐渐引导他将注意力从自身和沙盘,更多地投向真实的外部世界和人际关系。
这天,苏晴决定带他走出治疗室,进行一次短距离的、有目的的行走。目标,是走廊另一端的一间小型阅览室。
“白鸽”显得有些紧张,双手一直插在口袋里,步伐也比平时在走廊里独自探索时要快一些,仿佛想尽快到达目的地,结束这段暴露在开放环境中的旅程。
阅览室里很安静,只有零星几个康复员在看书。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书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苏晴带着他走到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递给他一本图文并茂的军事杂志。“白鸽”接过杂志,却没有立刻翻开,他的目光,被斜对面坐着的一个身影吸引住了。
那是一个年轻的康复员,侧对着他们,正低着头,非常专注地看着自己摊开在桌面上的……双手。他的左手手指,正在极其缓慢、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尝试着去触碰、去弯曲右手的每一根手指。他的额头上满是汗珠,嘴唇紧抿,眼神里是全神贯注的光芒,仿佛正在进行一场无比重要的战役。
“白鸽”就那样静静地看着,忘记了手中的杂志,忘记了周遭的环境。
他的目光,不再是以前那种单纯的观察或警惕,而是充满了一种……深切的、仿佛能穿透表象的“理解”与“注视”。他看到了那份专注,看到了那份与自身身体搏斗的艰难,看到了那份绝不放弃的执着。
苏晴没有打扰他。她知道,他正在目睹一个与他有着类似困境,却同样在奋力挣扎的灵魂。这种“看见”,比任何语言的开导都更具力量。
过了许久,那个年轻康复员似乎完成了一组练习,长长舒了口气,抬起头,恰好对上了“白鸽”注视的目光。
两人隔着几张桌子,目光在空中相遇。
没有言语。
年轻的康复员似乎愣了一下,随即,他对着“白鸽”,露出了一个带着疲惫却无比坦然的微笑。
“白鸽”看着他脸上的笑容,怔了怔,然后,极其缓慢地,也微微扯动了一下嘴角,回了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却真实存在的笑意。
独立的身姿傲然挺立,信念的谐振穿越沉寂,而理解的注视,于无声处,连接了两个陌生的灵魂。三条路径上,希望之光,愈发明亮,照亮了前行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