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之城的坐标,如同一个灼热的烙印,深深铭刻在林羽的意识核心,其散发的信息素远超任何战略星图或基因序列。两千公里的物理距离,对于能瞬息跨越星海、扭曲空间的他而言,近乎不存在。然而,横亘在其间的,是比时空更为幽深复杂的鸿沟,一个关乎存在本质的悖论,一份苏醒后沉重如山的情感重量,以及那份迟到了五年、名为“亲情”的责任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踌躇。
苏雪敏锐地察觉到了林羽的变化。他依旧精准地执行着日常的每一项活动,陪她买菜时能瞬间分析出果蔬的最佳成熟度和营养成分,做家务时效率高得令机器汗颜。但那种沉浸于“人类社会观察实验”中的、略带好奇与疏离的旁观者姿态,明显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内敛的专注,仿佛他所有的感知线程,都被一个无形的引力源牢牢攫住,牵引向南方。他时常会陷入突如其来的静默,金色的眼眸望着虚空,并非空洞,而是内部正进行着远超人类超级计算机负荷的复杂运算,一个以“家”为变量的、无比艰难的优化算法。
这天晚上,窗外晨曦之城的霓虹初上,映照着公寓内温暖的灯光。苏雪挑选了一部讲述家庭温情的老电影,主要是她在看,林羽则惯例地进行着多线程数据处理,监控地幔勘探的进度,分析火星虫群的进化报告,过滤着月球“守望者”传来的微弱波动。然而,苏雪注意到,他处理这些数据的核心线程优先级,似乎被另一个更占据资源的进程压制了。
电影的光影在他完美却缺乏表情的脸上明灭,勾勒出一种雕塑般的凝固感。终于,苏雪忍不住,在影片里一家人围坐餐桌欢声笑语的背景音中,轻声打破了沉默:“你……找到他们了,对吗?”她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他内心正在进行的激烈辩论。
林羽沉默了几秒,那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回答。他并非在犹豫是否告知,而是在寻找合适的、能被人类语言承载的表达方式。【嗯。】 他的意念终于传来,平静之下是压抑的暗流,【在曙光之城。】 简单的四个字,却仿佛耗去了他巨大的心力。
“曙光之城……”苏雪喃喃重复,努力回忆着关于那座南方聚居点的信息,“我听说……那边重建得比较晚,资源也相对紧张,生活可能……不那么容易。”她斟酌着用词,小心地避开了“艰苦”二字,但意思已然传达。“你,”她抬起眼,勇敢地看向他深邃的金色眼眸,“打算去看看吗?”
这个问题,像一把钥匙,彻底打开了林羽内心拉锯战的闸门。
【风险需评估。】 他几乎是本能地,首先启动了虫族主宰的思维模式。冰冷的数据流瞬间在他意识中构建出复杂的风险模型。【直接现身,解释我的‘现状’,有极高概率引发不可预测的心理冲击与社会性风险。父亲的心脏负荷,母亲的承受能力,林星的认知颠覆……这些变量的不确定性极高。】 他的分析精准而冷酷,将亲人的情感和认知量化为了风险参数。【此外,他们的安全亦可能因我的关注而暴露。我的存在本身即是焦点,任何与之相关的连接,都可能成为潜在敌人攻击的靶点。隐匿,是最高效的保护策略。】 这是最符合逻辑、最符合虫群利益的结论。观察,有限度地提供生存保障,但绝不直接介入,避免打破脆弱的平衡。
然而,这个冰冷的结论刚刚生成,就被另一股更原始、更强烈、完全非逻辑的力量猛烈冲击。那是源自“林羽”这个人类载体最深层的记忆与情感印记。父亲林建国那双布满老茧、却总能在他回家时重重拍在他肩膀上的大手;母亲周芳在厨房里忙碌的背影,以及那永远带着担忧和关切的、絮絮叨叨的叮嘱;妹妹林星小时候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他身后,脆生生喊着“哥哥”的模样……这些画面不再是模糊的数据碎片,它们携带着温度、气味和声音,鲜活而尖锐。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这些记忆涌来的,是他在搜寻到的信息中感知到的那份沉重,破产清算的记录,治疗失眠和胃病的档案,被迫转学的无奈,以及如今在边缘聚居地勉强维生的艰辛。这一切,都发生在他“失踪”之后。一种名为“愧疚”的陌生情感,如同强酸般腐蚀着他理性的外壳。是他,他的“失踪”,间接导致了这一切。
【但……】 他罕见地出现了话语的停顿和转折,这在以往绝对理性的表述中是绝不会出现的。他似乎在与自己辩论,试图用他那超越人类的智慧,去调和两种截然不同的内在驱动力。【确认他们的生存状态,提供基础物质保障……逻辑上,这已足够。】 这是主宰的思维在试图说服人性的部分。【然而……一种非理性反馈表明……这‘并不足够’。】 他终于艰难地承认了这种“低效”情感的存在和它的力量。【观测到一种强烈的……联结需求。并非基于效率,而是基于……‘血缘’与‘过往’的定义。】
苏雪的心微微揪紧。她清晰地听出了他话语中那几乎要溢出的挣扎。这个能轻易决定星球命运、冷漠计算星系存亡的存在,此刻却被最朴素的人伦常情困住了。他正在用他习惯的、足以解析宇宙物理定律的理性工具,去笨拙地丈量一种根本无法被完全量化的情感需求。
“也许……”苏雪深吸一口气,尝试扮演一个桥梁的角色,她知道自己无法替他做出这个关乎存在本质的决定,但或许能帮他找到一个暂时的平衡点,“不一定非要直接相认,或者立刻以‘林羽’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她小心翼翼地提供思路,“可以先……远远地看看他们?就像……就像确保他们平安,生活是否真的安稳?如果……如果他们确实需要帮助,也许可以悄悄地,用一些不引人注意的方式?”她指的是林羽那神鬼莫测的能力,在不暴露自身的情况下,稍微改善一下他家人的处境。
这个提议,巧妙地在“绝对理性”的“观察与隐匿”和“人性冲动”的“介入与补偿”之间,找到了一个模糊的、可供试探的灰色地带。它既回应了那份无法忽视的情感牵挂,允许他迈出“做点什么”的第一步,又最大程度地遵循了风险控制原则,将直接暴露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林羽转过头,首次将完全聚焦的目光从内心的战场移开,落在苏雪脸上。电影的光线在他眼中反射出细碎而复杂的光芒,那里面奔涌的不再是纯粹的数据流,而是掺杂了深思、权衡,以及一丝……被这个提议所触动的微光。【有限度的接触……与观察。】 他重复着这个概念,仿佛在舌尖品味着它的每一个音节,评估其可行性,以及它对自己内心冲突的缓解程度。“有限度”,这个词让他感到安全。
“嗯!”苏雪用力点头,仿佛在为他,也为自己打气,“就像……就像确保他们平安就好。毕竟,你知道的,”她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柔和,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家人平安,比什么都重要。”这是人类最朴素,也最坚定的信念。
【家人平安……】 林羽低声重复了一遍这四个字。这个简单到极致的人类祈愿句,此刻在他那承载着星海血仇与虫群意志的复杂意识中,却激荡起前所未有的涟漪。它不涉及任何宏大的文明叙事,不关乎力量的强弱与进化的阶梯,只关乎最原始、最直接的牵挂与祈愿。这份沉重而温暖的重量,是任何冰冷的数据模型都无法承载的。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窗外,视线仿佛穿透了厚重的墙壁与两千公里的空间距离,精准地落在那座名为曙光之城的、笼罩在夜色下的南方聚居点。那座城市,以及城市里那个编号b-17的简陋公寓,此刻在他的感知中,比任何一颗恒星都要明亮,也比任何一片星云都要沉重。
这场跨越两千公里的探望,将不仅是对家人现状的一次确认,更是对他这个“新存在”内心疆界与存在定义的一次至关重要的探索。决定的种子已经播下,深植于人性的土壤与理性的光照之间,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悄然萌发。而苏雪的存在,如同他混乱内心宇宙中一个温暖而稳定的坐标,无声地提醒着他,在这条充满矛盾与未知的探索之路上,他并非孤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