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本驻华公使伊集院彦吉那充满讹诈与武力威胁的正式通牒,腐朽懦弱的清廷外务部起初一片惶然,主和、妥协之声不绝于耳。然而,这一次,他们遇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内部阻力——徐世昌。
徐世昌在奉天接到通牒内容后,怒不可遏。在延吉问题上,己方握有《延吉边务专图》这一铁证,法理、事实皆在我手,绝无退让之理。若此时屈服于日本的恐吓,一切都将前功尽弃。他紧急上奏朝廷,力陈利害,强调“延吉事,关乎国体,断不可退”。
在徐世昌的坚持和运作下,原本摇摆不定的清廷外务部,终于挺直了了一次腰杆。1907年12月27日,一份立场鲜明的回函,送达日本驻华公使馆。
回函明确声明:“天宝山地区,位于吉林省延吉厅境内,历来为中国领土,史籍斑斑可考,疆界清晰无误,毫无争议可言!贵国所谓‘归属未定’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函件严正指出,“中方封禁天宝山非法矿场,扣押非法越境、盗采矿产之人员设备,乃行使国家主权之正当、合法权利,不容任何外国干涉!” 对于日方的武力威胁,回函虽未直接以武力相回应,但态度坚决,寸步不让,要求日方“立即停止一切侵犯中国主权之行为”。
这份来自清政府中央层面的强硬回应,如同一剂强心针,迅速传遍吉林,更在延吉边境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反响。
朝廷的态度,点燃了积压已久的民愤。延吉、珲春、乃至整个延边地区,民众压抑的怒火如同火山般喷发了!
“坚决收回天宝山矿权!”
“驱逐日寇,保我河山!”
震天的口号声,首先从延吉城的学堂中响起。年轻的学生们,血气方刚,纷纷走出课堂,举行罢课游行。他们举着标语,挥舞着小旗,聚集在督办公署和延吉厅衙门外,声嘶力竭地表达着爱国热情。
紧接着,城内的工人、手工业者响应了。天宝山矿权关乎国家利益,也关乎本地民众的生计,他们纷纷放下工具,走上街头,声援学生,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浪潮。
商人们也行动了起来。许多有良知的商人,尤其是那些深受日商挤压的本地商号,纷纷宣布罢市,关门停业,以示对政府强硬立场的支持,以及对日本经济侵略的抗议。
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三元罢”浪潮迅速席卷延边各地。游行示威队伍,如同滚滚洪流,涌上街头。请愿书、抗议信雪片般飞向各级官府。民心之激昂,士气之高涨,为多年来所未见。
“民心可用啊!”吴禄贞站在督办公署的窗前,看着窗外群情汹涌的场面,激动地对江荣廷说道,“帮办,有此民气,我军将士,更有底气了!”
江荣廷重重点头,他虽出身草莽,却也深知“民心即天心”的道理。这股沸腾的民气,比千军万马更具力量,它让前线的将士明白,他们不是在孤军奋战,他们的身后,是千千万万不甘屈辱的同胞!
就在这民气鼎沸、举国关注之际,奉天徐世昌的指令也到了:抓住时机,彻底解决天宝山问题!令江荣廷亲自前往,将滞留天宝山的日方人员,全部清理出境,彻底恢复中国对天宝山的主权!
江荣廷接令,毫不迟疑,立即点起一队亲兵,快马加鞭,赶赴天宝山。
此时的天宝山,依旧被王猛部围得铁桶一般。山上的日本矿师桥本强造等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补给全靠靖边军定量供给,昔日趾高气扬的气焰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惶恐与等待。
江荣廷的到来,让王猛及其部下精神大振。
“统领!”王猛迎上前。
江荣廷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山上那些简陋的日方营房,问道:“里面那些小日本,还老实吗?”
“老实得很!刚开始几天还想闹腾,现在天天在里头唉声叹气呢。”王猛咧嘴笑道。
“好!”江荣廷大手一挥,“传令下去,让所有日本人,立刻收拾他们的个人物品,到山口集合!”
命令传达下去,没过多久,以桥本强造为首的日方人员,背着简单的行囊,垂头丧气地被靖边军士兵“请”到了山口空旷处。
桥本强造鼓起最后一丝勇气,上前一步,试图做最后的挣扎,他用生硬的汉语说道:“江……江帮办,这……这一定是误会。我们只是商人,采矿是为了……”
“闭嘴!”江荣廷根本不给他废话的机会,厉声打断,“老子没工夫听你在这扯犊子!”
他马鞭一指山下方向,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听着!这里的矿,一寸一厘,都跟你们小日本没半毛钱关系!你们非法越境,偷挖我们的矿,证据确凿!现在,老子奉朝廷之命,正式驱逐你们出境!”
“你们……你们不能这样!我们的设备……”桥本强造还想争辩一下那些被扣押的采矿设备。
“设备?”江荣廷嗤笑一声,“那是你们非法活动的罪证!全部没收、扣押!想要?让你们那个什么伊藤博文,来找我们徐制台谈!现在,立刻滚!”
在绝对武力和强硬态度面前,任何狡辩和挣扎都是徒劳。桥本强造等人在靖边军士兵的“护送”下,灰溜溜地被押解下山,一路被驱逐出延吉边境,直接遣送回了朝鲜境内。
王猛所部随即正式、全面接管天宝山所有矿区和通道,升起了大清的龙旗。
消息传出,延吉各界欢腾。日本当局虽然暴跳如雷,但在中方握有确凿法理、民气鼎沸且军事上已加强戒备的情况下,终究没能找到立即报复的借口,只得暂时咽下了这个哑巴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