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431 章:紫禁灯明辞旧岁,边关讯达贺新元
嘉靖二年除夕,京城。
晨曦微露,寒意尚未褪去,市井间已响起零星的爆竹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鲜红的春联,门楣上挂着寓意吉祥的灯笼,孩童们穿着新衣,在街巷间追逐嬉戏,手中挥舞着风车与糖葫芦,笑声清脆悦耳。沿街的店铺张灯结彩,酒楼茶肆人声鼎沸,伙计们忙前忙后,招呼着前来置办年货的客人,空气中弥漫着饺子香、腊肉香与硫磺爆竹的烟火气,一派辞旧迎新的热闹景象。
紫禁城更是气象万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沿线,挂满了红彤彤的宫灯,廊柱上缠绕着金红相间的绸带,御花园内的腊梅开得正盛,暗香浮动。宫女与太监们各司其职,有的在布置宴席,有的在悬挂春联,有的在擦拭宫灯,忙而不乱。黄铜炭炉内的银骨炭燃得正旺,将宫殿内烘得温暖如春,龙涎香与梅花香交织在一起,氤氲出皇家新年的雍容气息。
巳时许,九岁的嘉靖帝朱栽霖身着明黄色吉服,在圣母皇太后沈淑云的陪伴下,来到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贺。殿内文武百官身着朝服,依次列队,向小皇帝行跪拜大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圣母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声音洪亮,震彻殿宇。
朱栽霖端坐在御座上,小脸绷得严肃,却难掩眼底的喜悦。沈淑云坐在侧座,温柔地看着儿子,不时轻声提点。待百官朝拜完毕,徐阶出列躬身道:“陛下,今日除夕,内阁已备好团圆宴,恭请陛下与皇太后移驾乾清宫,与百官共贺新岁。此外,各地州府、边疆卫所的贺岁奏疏已通过京畿通讯网送达,皆言百姓安乐、边防稳固,恭祝陛下龙体康健、大明国泰民安。”
“好!” 朱栽霖兴奋地拍手,“徐首辅,传朕旨意,今日与民同乐!让京城百姓们好好热闹一番,也让草原的将士们知道,朕与他们同在!”
沈淑云含笑点头:“陛下仁厚,心系百姓与将士,实乃大明之福。”
午时,乾清宫团圆宴开席。宴席上摆满了山珍海味,既有江南的精致点心,也有北方的炖菜肉食,更有海外贸易带回的奇珍异果。朱栽霖虽年幼,却也依着礼制,与百官举杯共饮(杯中为果汁)。席间,徐阶、陆砚昭等重臣纷纷向小皇帝与皇太后敬酒,恭贺新岁,畅谈来年规划,气氛热烈而融洽。
陆砚昭起身举杯,朗声道:“陛下,皇太后,臣陆砚昭,恭祝陛下新岁安康,大明江山永固!臣已命军工总院通过无线发报机,向草原苍狼卫、西北猎鹰营、东南夜枭营等各地布防的枭龙卫将士送去贺岁旨意,让他们在边关也能感受到皇家的关怀与京城的年味。”
朱栽霖眼睛一亮:“陆国公,将士们能收到朕的问候吗?他们有没有什么话想对朕说?”
“回陛下,” 陆砚昭躬身回道,“昨夜已收到苍狼卫指挥使魏无羡的回电,草原将士们感念陛下关怀,皆言愿为大明效死,守护草原安宁。魏无羡还说,草原部落首领们也一同前来祝贺,愿与大明永结同好,共贺新岁。”
沈淑云闻言,欣慰道:“草原归心,边防稳固,这是最好的新年礼物。待春暖花开,可邀请部落首领们来京城一聚,增进彼此情谊。”
团圆宴后,朱栽霖在沈淑云的陪伴下,来到皇宫城头。此时的京城已是灯火璀璨,家家户户的灯笼亮起,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整个城池。街道上人头攒动,舞龙舞狮的队伍穿梭其间,锣鼓声、爆竹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母后,你看!京城好热闹啊!” 朱栽霖趴在城头上,兴奋地指着下方,“要是陆将军他们也能看到就好了。”
沈淑云轻抚儿子的头顶,柔声道:“他们能听到。你听,这爆竹声、锣鼓声,通过无线发报机,草原的将士们也能听到。他们知道,京城在为他们祝福,大明在为他们骄傲。”
恰在此时,陆砚昭带着军工总院的工匠赶来,手中捧着一台小型无线发报机:“陛下,皇太后,魏无羡指挥使发来实时讯息,草原将士们正在营中点燃篝火,敲响战鼓,与京城遥相呼应,共贺新年!”
工匠按下发报机的按钮,殿内立刻传来清晰的鼓声与呐喊声:“吾皇万岁!大明万岁!” 声音粗犷而真挚,带着边关将士的豪迈与忠诚。
朱栽霖激动地接过发报机,对着话筒大声喊道:“草原的将士们,朕是朱栽霖!祝你们新年快乐!你们辛苦了!朕等着你们守护草原的好消息!”
话筒那头,立刻传来魏无羡的回应:“谢陛下关怀!臣与将士们定不负陛下所托,守好大明疆土,绝不让瓦剌残兵越雷池一步!恭祝陛下龙体康健,皇太后福寿安康!”
城头上,君臣百姓一同聆听着草原传来的祝福,眼中满是感动与自豪。寒风凛冽,却吹不散心中的暖意;相隔千里,却阻不断家国的联结。这是大明第一个通过无线通讯联动边疆的新年,也是一个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新年。
与此同时,京城南郊的军工总院也洋溢着节日的氛围。赵小匠带着工匠们,在工坊外挂起了灯笼,贴上了春联。虽然大部分工匠仍坚守在岗位上,维护通讯设备与研发新式武器,但总院还是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让大家在忙碌中也能感受到新年的温暖。
“赵院长,京城的爆竹声真响啊!” 小李工匠放下手中的工具,笑着说道,“刚才收到草原的讯息,魏指挥使他们也在庆祝新年,咱们这无线发报机真是太厉害了!”
赵小匠笑着点头:“这是咱们所有人的功劳。新的一年,咱们要研发出更先进的通讯设备与火器,让大明的通讯更顺畅,让枭龙卫的将士们更勇猛,让咱们的国家更强大!”
工匠们齐声应和,欢呼声在夜空中回荡。工坊内的白炽灯依旧明亮,如同工匠们心中的信念,灯火不熄,革新不止。
夜幕渐深,新年的钟声敲响。十二声钟鸣,浑厚而悠远,传遍京城的每一个角落。街道上的爆竹声愈发密集,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绚烂夺目。皇宫内,朱栽霖与沈淑云一同点燃了新年的第一盏宫灯;草原上,魏无羡与将士们围着篝火,举杯痛饮;军工总院,赵小匠与工匠们对着发报机,与远方的战友互道祝福;枭龙卫的各个营队,无论是潜伏在东南沿海的夜枭营,还是驻守在西北边境的猎鹰营,都在这一刻,向着京城的方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陆砚昭独自站在城头,望着漫天烟火与万家灯火,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先皇正德皇帝的嘱托,想起了枭龙卫将士们的浴血奋战,想起了工业与通讯的蓬勃发展。这一年,大明收获了太多:草原纳入版图,工业日益兴盛,通讯覆盖京畿,国库充盈富足,百姓安居乐业。
“先皇,您看到了吗?” 陆砚昭轻声自语,“大明正在变强,您的愿望,正在实现。新的一年,我将继续执掌枭龙卫,守护这江山社稷,护得陛下安康,护得百姓安乐。”
寒风拂面,吹动了他的衣袍,却吹不动他眼中的坚定。远处的烟火依旧绚烂,近处的宫灯依旧明亮,新的一年,新的征程,属于大明的盛世,才刚刚开始。
嘉靖三年正月初一,天刚蒙蒙亮,京城便再次热闹起来。百官入朝,百姓拜年,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拱手道贺的人群。朱栽霖在沈淑云的陪伴下,颁布了新年的第一道诏书:减免全国半年赋税,赏赐边疆将士与部落民众,推行新的工业与通讯规划,惠及万民。
诏书通过京畿通讯网,迅速传遍全国。各地百姓欢呼雀跃,边疆将士士气高涨,大明的新年,在一片祥和与希望中,翻开了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