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432 章:朝堂议策开新局,票号之议启财源
嘉靖三年正月十八,春寒未消,紫禁城文华殿内却暖意融融。黄铜炭炉内的银骨炭燃得正旺,驱散了残余的寒意,殿内文武百官身着朝服,依次列队,神色庄重。九岁的嘉靖帝朱栽霖在圣母皇太后沈淑云的陪伴下,端坐在御座上,听候内阁与各部汇报新一年的政务规划。
岁首议事,本是定调全年的重要场合。内阁首辅徐阶率先出列,躬身奏道:“陛下,圣母皇太后,新年伊始,内阁拟定了三大要务:其一,推进全国通讯网络建设,上半年完成山东、河南、陕西三省基站铺设,下半年延伸至江南、西南;其二,扩大工业产能,西山铁矿、通州线缆工坊再增开生产线,同时在江南增设机械工坊,满足各地基建需求;其三,优化海洋贸易航线,加强与南洋诸国的商贸往来,进一步提升关税收益。以上规划,恳请陛下圣裁。”
朱栽霖转头看向沈淑云,见母后微微点头,便稚嫩地说道:“徐首辅所言甚善,准奏!各部门务必通力协作,不得延误。”
百官躬身领旨后,户部尚书方钝、工部尚书朱衡等官员陆续补充汇报了本部门的年度计划,从赋税征管到水利修缮,从军备采购到民生保障,诸事详备。朝堂之上,君臣同心,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
待各部汇报完毕,镇国公兼枭龙卫提督陆砚昭出列,躬身行礼,声音洪亮:“陛下,圣母皇太后,臣有一议,关乎大明财政革新与民生便利,愿呈于陛下与百官共商。”
徐阶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镇国公请讲。”
陆砚昭朗声道:“臣提议,设立皇家票号,先于京城开设总号,后续再向各州府延伸。票号核心职能有二:一是发行纸币,以纸币替代金银实体流通;二是经办存贷业务,为百姓、商人及官员提供存钱、放贷服务,兼顾便民与盈利。如今大明国泰民安,商业繁盛,百姓经商、士子赶考、官员赴任,皆需携带大量金银,不仅沉重不便,更易遭盗匪觊觎;且各地金银成色不一,兑换时多有纠纷,损耗亦大。若能发行统一纸币,与金银等额换算,定明面额,再辅以存贷业务,既能解百姓商旅之困,亦能规范市场,为大明开辟稳定财源。”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不少官员面露惊愕,随即交头接耳,神色各异。
户部左侍郎王显率先出列反对,躬身奏道:“陛下,圣母皇太后,镇国公此议不妥!开国皇帝洪武初年,曾推行‘大明宝钞’,初时虽能流通,然朝廷无节制印造,又无金银储备支撑,导致纸币迅速贬值,物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宝钞废弃,此乃前车之鉴啊!”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恳切:“洪武宝钞无面额分级,仅有一种形制,且防伪简陋,民间私印泛滥,加剧了通胀。如今若再行纸币之策,兼办存贷,恐重蹈覆辙,动摇国本!”
王显的话引发了不少官员的共鸣,兵部侍郎李嵩亦出列附和:“王侍郎所言极是!纸币本身无价值,全凭朝廷信用支撑。洪武朝因纸币失信,耗费数十年才恢复市场秩序,此事万不可轻率为之。”
沈淑云眉头微蹙,轻声对朱栽霖说道:“陛下,洪武朝宝钞之事,确是教训。需听镇国公如何回应,尤其是存贷业务,利息如何定夺,关乎民生,不可不慎。”
朱栽霖点点头,看向陆砚昭:“陆国公,众卿所言,你可听闻?洪武朝的弊端如何规避?存贷利息又当如何设定,才不致扰民?”
陆砚昭神色从容,躬身回道:“陛下,臣自然知晓洪武朝宝钞之失,亦明白存贷利息关乎民生根本,正因此,今日所提之策,皆有周全考量。”
他转向百官,条理清晰地阐述:“先说纸币之策,与洪武宝钞有本质不同:其一,发行之基不同。洪武宝钞无金银储备为凭,朝廷肆意印造,而臣提议的纸币,将严格依照国库存银数额发行,如今国库白银十五亿两、黄金六亿两,纸币发行总额绝不超过存银的七成,确保每一张纸币都有足额金银背书,从根源上杜绝通胀。其二,面额规制不同。洪武宝钞无分级,使用不便,臣提议设立多级面额:最小面额为一文,依次为五文、十文、五十文、一百文,最大面额为一贯(等同于白银一两),适配不同场景使用,百姓日常购物、商人大宗交易皆可兼顾。其三,防伪与管理不同。洪武宝钞防伪简陋,臣已与军工总院赵小匠商议,纸币将采用多层防伪技术:票面使用工部特制的桑皮纸,内掺特制纤维,难以仿制;图案采用镂空钢版套印,辅以枭龙卫特制的密纹标识,肉眼难辨;更将在纸币内嵌入细微金属丝,配合军工总院研发的检测仪器,可快速辨别真伪。虽如今部分防伪技术仍在研发,但军工总院的工匠们已有所突破,待技术成熟,民间私印绝无可能。且皇家票号直属户部管辖,设专门机构负责纸币的印制、发行、回收与兑换,定期公示库存金银与纸币流通数额,接受百官与民众监督,绝无滥发之虞。”
稍作停顿,陆砚昭重点谈及存贷业务:“再说票号的存贷功能,核心是‘便民利国,利息适度’。存钱方面,无论百姓、商人还是官员,均可将金银或纸币存入皇家票号,票号按年支付利息,利息分三等:存银百两以下,年息一分(即年利率 10%),例如百姓存入十两白银,一年后可支取本金十两、利息一两,合计十一两;存银百两至千两,年息一分二(12%),如商人存入五百两,一年后可得本金五百两、利息六十两;存银千两以上,年息一分五(15%),官员或大商户存入两千两,一年后可获利息三百两。如此设定,既让小额存款百姓有利可图,也能吸引大额资金存入,充实票号运营资本。”
“贷款方面,百姓因婚丧嫁娶、农耕急需,商人因进货周转、工坊扩建,均可向皇家票号申请贷款,需提供相应抵押 —— 百姓可凭田契、房契,商人可凭货单、店铺契约,官员需由同僚担保。贷款利息同样分等,且低于民间私贷(民间私贷多为月息三分以上,甚至五分):百姓生活贷款,月息一分(1%),年化 12%,如百姓贷款二十两用于春耕,一年后需还本金二十两、利息二两四钱;商人经营贷款,月息一分二(1.2%),年化 14.4%,如商人贷款千两扩建工坊,一年后需还本金千两、利息一百四十四两;大额长期贷款(三年以上),月息一分五(1.5%),年化 18%,需内阁与户部共同审批。如此既满足民生与商业需求,又能让票号获得合理收益,维持运营,形成良性循环。”
他话锋一转,总结道:“此策实乃双向盈利之举。对百姓而言,纸币轻便安全,存钱有息、贷款易得且利息公允,可免受盗匪之患与高利贷盘剥;对朝廷而言,纸币发行可节省金银开采与运输成本,票号存贷利差能增加财政收入,且随着商业流通加速,赋税征收更易,国库自然充盈。更重要的是,统一纸币与皇家票号结合,能强化朝廷对市场的管控,促进各地商贸往来,助力工业与基建发展,长远来看,益处无穷。”
殿内百官闻言,议论声渐渐平息。徐阶沉吟片刻,出列奏道:“镇国公所言,确有道理。以国库存银为基、分级面额、强化防伪,可避洪武朝之失;存贷利息设定公允,既便民又利国,且先在京城试点,风险可控。如今大明工业兴盛,军工总院技术实力充足,纸币防伪与票号管理之事,或可实现。”
户部尚书方钝也点头附和:“若纸币发行总额不超存银七成,存贷利息规范透明,再设专门机构管控,确能保障币值稳定与票号良性运营。且如今国库充盈,正是推行此举的良机。”
陆砚昭补充道:“臣还有一议,纸币可与金银自由兑换,百姓手持纸币随时可到皇家票号兑换等额金银,确保纸币信用不坠;同时规定官府赋税、军饷发放皆可使用纸币,进一步扩大流通范围。京城试点期间,枭龙卫藏锋队稽查组将密切巡查,严厉打击私印纸币与伪造契约抵押之事,保障票号运营安全。”
沈淑云见百官渐渐改观,柔声对朱栽霖说道:“陛下,镇国公此策思虑周全,既规避了历史教训,又能惠及民生、充盈国库,可准其试行。”
朱栽霖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朗声道:“陆国公所言甚善!准奏设立皇家票号,推行纸币与存贷之策!着内阁牵头,户部、工部、军工总院协同办理:户部负责核算发行额度、设立票号机构、制定存贷细则;工部负责研制纸币材料与印制设备;军工总院负责攻克防伪技术;枭龙卫藏锋队稽查组负责打击私印纸币与违规借贷之徒。先在京城开设皇家票号总号,试行半年,若无弊端,再向全国推广!”
“臣等遵旨!” 陆砚昭与徐阶、方钝、赵小匠等人一同躬身领旨。
议事继续,百官又就通讯建设、工业拓展、边防部署等事宜展开讨论,陆砚昭提出的皇家票号之策虽初起波澜,最终却得到君臣共识,成为新一年的重要革新举措。
散朝后,徐阶特意留住陆砚昭,笑道:“镇国公此策,可谓石破天惊。纸币与存贷结合,既解民生之困,又增国库之收,若能成功,必将载入史册。”
陆砚昭拱手道:“徐阁老过誉。此策非臣一人之功,多亏军工总院的技术支撑与国库的充盈储备。新的一年,还需阁老多多扶持,严控利息执行与风险管控,共促此事成功。”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都清楚,这张小小的纸币与京城的皇家票号,承载的不仅是大明的财政革新,更是王朝迈向盛世的雄心。春阳透过文华殿的窗棂,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明亮,正如这年轻王朝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