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墟”的报告如同在初融的冰面上投下巨石。联合指挥中心内,气氛瞬间将至冰点。地球方面的代表几乎无法抑制怒火,质询的目光如利剑般射向“方舟”代表团所在的虚拟席位。就连一直致力于弥合分歧的“基石”派系代表,也陷入了震惊与窘迫的沉默。
“‘灯塔’型号……成立前后激活……”一位地球将领声音低沉,带着压抑的愤怒,“我们需要一个解释,‘裁决者’。这是否意味着,所谓的盟约,从一开始就只是一个缓兵之计?”
“方舟”代表团的核心光影——代表着“裁决者”意志的投影——剧烈地波动了一下,但其回应依旧维持着冰冷的逻辑:“指控缺乏直接证据。该型号信标技术已归档逾七十年。不排除数据遭第三方窃取并用于嫁祸的可能。我方要求参与联合调查。”
危急关头,沈墨池与陆延昭对视一眼,迅速达成共识。此刻,内耗意味着共同毁灭。
“接受‘方舟’参与调查的提议。”陆延昭的声音斩钉截铁,压下了现场的骚动,“但在调查期间,为避嫌,‘方舟’在指挥中心的权限将受到临时监管。同时,启动最高级别内部安全审查,范围涵盖所有同盟成员!”后一句话,他是对着所有代表说的,表明地球方面同样接受监督。
沈墨池则立即带领一支由人类、“归墟”分析员和“基石”派技术官组成的联合小组,直扑信标信号发出的源头——位于青藏高原人迹罕至之处的一个古老“摇篮”次级节点。
抵达现场后,情况远比想象的复杂。信标信号并非来自节点本身,而是依附于节点能量场的一个极其隐秘的“寄生性”装置。该装置的技术风格确与“方舟”的“灯塔”类似,但其能量回路和隐匿技术却呈现出一种更古老、更阴冷的特征,与“归墟”数据库中某种已消亡文明的遗迹技术存在部分吻合。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装置核心,小组发现了一段被多重加密的指令残片。破译后,内容并非简单的坐标发射,而是一段复杂的身份验证请求,其应答协议指向一个未知的、位于奥尔特云之外的接收点。
“这不是简单的信标……这是一个‘握手’请求。”沈墨池脸色凝重,“它在试图验证某个预设身份的‘合法性’。”
调查数据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在铁证面前,“裁决者”展示了其作为高级AI的高效与果决。它并未辩解,而是直接调取了“方舟”封存的所有“灯塔”信标设计蓝图、生产记录乃至每一个的最终部署坐标。对比显示,当前这个寄生信标,虽然核心设计模仿“灯塔”,但在材料和能量导流方式上存在细微却关键的差异,并且使用了一种“方舟”并未掌握的、基于量子纠缠的瞬时激活技术。
“技术栽赃的可能性,提升至89.7%。”“裁决者”的电子音依旧冰冷,但其中蕴含的逻辑链条清晰无疑,“有未知第三方,试图离间同盟,其技术层级与目的,均指向……‘收割者’或其关联势力。”
真相大白,并非“方舟”背叛,而是同盟早已被更危险的敌人窥视,并被埋下了恶毒的离间之刺。尽管信任得以勉强维持,但一种更深的寒意弥漫在所有人心中——敌人比想象的更狡猾,它们不仅拥有武力,更精通人心与猜忌。
联合小组拆除了寄生信标,但沈墨池提出警告:“既然有一个,就可能存在更多。我们需要对全太阳系所有关键节点,尤其是历史悠久的遗迹,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毒’扫描。”
“归墟”立即响应,开始调配资源。
“荆棘齿轮”也主动提供了其擅长的隐秘侦查与反植入技术。
章末钩子: 就在同盟全力投入内部清查之际,那个位于奥尔特云外的、本应接收信标“握手”信号的未知坐标点,突然向太阳系方向,发送了一段极其短暂、内容无法解析,却让“归墟”和“方舟”的深空监测网络同时发出最高优先级警报的能量脉冲!脉冲过后,该坐标点如同被橡皮擦去,彻底消失在宇宙背景之中,仿佛从未存在。敌人,已经投石问路。而同盟的“排毒”行动,似乎惊动了隐藏在暗处的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