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雷神罚池畔,云雾缭绕,时间仿佛在这里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墨月与凌九霄相对盘膝而坐,身下是光洁温润的玉石。池水平静如昔,倒映着两人沉静的身影。
经历了三百载轮回洗礼,墨月的心境已大不相同。她并未急于离开,而是与凌九霄论道后,等待凌九霄完成他的历练。她开始向这位看似冷漠,实则道心澄澈的同伴,娓娓道来自己在那些无尽轮回中的所见所感。
她的声音平和,不再带有过往的沉重,更像是在陈述一段悠远而客观的历史。“我曾为将士,马革裹尸,方知战争之残酷,并非书本上的慷慨激昂,而是个体生命在洪流中的无奈与湮灭。”她缓缓道来,“也曾为富商,乐善好施却遭倾轧,最终贫病而终,体会到世间并非善必有善报,人心复杂,远超想象。”
她提及那一世平凡的女子,相夫教子,安享天年,眼中流露出淡淡的暖意:“那一世,无大风浪,无大悲喜,唯有柴米油盐间的温情与陪伴。让我知晓,平凡安稳,亦是大道一种,幸福并非一定要轰轰烈烈。”
转而,她的语气又归于平静,叙述起宫闱倾轧、沙场含冤、情爱背叛、贫病交加、红尘浮沉……一桩桩,一件件,人间百态,悲欢离合,如同画卷般在她言语间铺陈开来。
凌九霄始终静默聆听,他是一位极其合格的听众,不言不语,眼神却专注。他没有评判,没有惊讶,只是如同磐石,吸收着墨月分享的这一切源于凡尘、却又直指道心的感悟。墨月发现,在讲述的过程中,那些轮回的经历仿佛被再次梳理、沉淀,她对“道”的理解,对众生平等的认知,对命运无常的接纳,都变得更加清晰和深刻。这种分享本身,亦是一种修行。
不知过了多久,当墨月将最后一段轮回感悟诉说完毕,凌九霄周身的气息似乎有了一丝极其微妙的波动。他缓缓睁开眼,看向墨月,那双冷峻的眸子里,少了一丝疏离,多了一分了然。他并未多言,只是对着墨月微微颔首,随即长身而起,步伐坚定地走向那天雷神罚池,身影没入那幽深的池水之中——他也要去经历属于他的那一场“神罚”。
墨月则如同他之前等待自己一般,在原地静静盘坐,为他护法,也继续沉淀自身。
在等待的岁月里,她的思绪愈发清明。回想起过往种种,从下界到仙界,从懵懂到如今,似乎总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幕后推动,布下一盘巨大的棋局。无论是系统的存在,还是混沌之境的异常关注,都指向某个更深层次的秘密。
然而,经历了轮回百世,看尽世事变迁,她心中那份因身世和过往悲剧而产生的激愤与迷茫,渐渐被一种更坚定、更平和的力量所取代。她不再执着于追问“为何是我”,也不再恐惧于那未知的“推手”究竟意欲何为。
“无论如何,”她于心中默念,道心剔透如琉璃,“我只愿遵循本心,将眼前之事,力所能及之事,做到问心无愧。我要凭自己的力量,去查明所有的真相,无论是祖父母的过往,司氏神族的陨落,还是放逐之地与混沌之境的纠葛。同时,尽我所能,庇护那些我在意的人,我能力范围内应当庇护的人。” 这份信念,不再是为了复仇或证明什么,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责任与明了后的选择。
在她静思期间,凌天天帝曾悄然来访。他依旧是那副超然物外的模样,气息深不可测。他并未刻意释放威压,但墨月如今已是大罗金仙,灵觉更为敏锐,更能感受到对方身上那种与寻常仙人截然不同的韵味——那并非纯粹的仙元浩荡,更像是一种与天地规则浑然一体、近乎于“道”本身的存在。仙界众人皆传其为仙界第一人,却无人知其深浅,此刻墨月隐约觉得,凌天天帝的境界,或许早已超越了仙的范畴,更贴近于那传说中的“神”。
凌天天帝并未寒暄,如同闲话家常般,与墨月聊起了他对这诸天万界、众生百态的感悟。他的话语玄奥,却又直指本源,让墨月受益匪浅。末了,他看向墨月,目光深邃,仿佛能看透她心中所思:“你历经轮回,初悟平等慈悲之心,此乃大善。然,大爱非是泯灭七情,而是于情中见性,于欲中明心。若你想让这份心境更为纯粹,并寻得心中某些疑惑的答案,或许可往六欲天之苦海畔一行。那里有一位隐修的圣人,他或许能给你一些指引。”
墨月将这番话牢记于心,恭敬称是。她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终是问出了埋藏已久的疑问:“天帝陛下,晚辈与您并无深厚交情,为何自下界至今,您屡次出手相助?此恩,墨月铭记,却不知缘由。”
凌天天帝闻言,并未直接回答,只是淡淡一笑,那笑容中带着一种勘破万古的沧桑与神秘,他轻声道:“世间因果,缘起缘灭,皆有定数。有些事,到了该你知道的时候,自然会知道。不必执着于眼前。”
说罢,他的身影便如清风般消散在原地,仿佛从未出现过。
墨月望着他消失的地方,心中波澜微起。凌天天帝的态度,更印证了她的一些猜测。她静下心来,开始反复回忆、串联脑海中所有关于放逐之地、混沌之境、司氏神族、自身血脉的细碎线索,渴望能理清其中的关联与秘密,虽然暂时仍无头绪,但她的目标已然明确。
数年后,平静的池水再次荡漾,凌九霄的身影浮现而出。他此次闭关时间远比墨月要短,仅仅数年光阴。
墨月迎上前,眼中带着一丝不解:“凌道友,你……”
凌九霄的气息更加内敛冰冷,仿佛一块经过极致淬炼的寒铁。他淡然解释道:“我入神罚池,并非为经历百世轮回,只为渡过心中最后一重关乎‘离别’的执念之劫。劫过,则心障除,故无需如你般久留。”
墨月恍然,原来每人所需经历的“神罚”皆不相同,皆因自身道心瑕疵而异。
两人随后又就万物秩序的平衡、大道法则的运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墨月将轮回所悟融入对法则的理解,视角更为宏大包容;凌九霄则以他绝对理性、近乎“天道”般的视角给予反馈,两人相互印证,皆觉收获良多。
当墨月提及是否按话事人之邀,前往自在天时,凌九霄摇了摇头,语气平淡却坚定:“我之道,在于守护太一天之秩序。众生所求,非我之道途。如今我心障已除,前路明晰,不必前去。” 他看向墨月,难得地多说了几句,“此番论道,多谢你的感悟分享,助我勘破最后一层迷障。”
墨月微笑还礼:“彼此彼此,凌道友的见解亦让我受益匪浅。”
离开之时,凌九霄亲自将墨月送至太一天边界。
墨月回首望去,但见太一天在云霭中若隐若现,气象万千。此番前来,她从未想过能在此突破大罗金仙之境。如今切实站在这个境界上,她更深切地体会到,修行之路,越到后期,单纯的积累已非关键,更看重的是对天地的感悟、对法则的掌握,以及那份不可或缺的、玄之又玄的“天赋”与“契机”。
她抬头,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云霭,望向了那更高处、更神秘的自在天方向,唇角勾起一抹带着审视与期待的弧度。
“混沌之境……话事人……”她低声自语,“费尽心思引我前去,究竟准备了怎样的‘惊喜’在等着我呢?倒是……令人期待了。”
身影一闪,她化作一道青色流光,毫不犹豫地朝着自在天的方向,疾驰而去。前方的路,注定不会平静,但她已做好了面对一切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