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心里头这份难得的惬意还没维持上几天,院门就又被敲响了。这次来的,是几个生面孔,领头的是个五十出头的汉子,手里提着两条干巴巴的咸鱼,脸上满是愁苦,一进院子,就先对着沈青作了个揖,姿态放得极低。
“沈英雄,俺们是麻杆甸的,俺叫赵老蔫儿。俺们…俺们是实在没法子了,才厚着脸皮来求您!”
赵小军正好从屋里出来,看到这阵仗,乐了:“我说大叔,又是哪个山头的畜生不长眼,惹着你们了?”
“唉,小兄弟,你可不知道!”赵老蔫儿一拍大腿,声音都快带上了哭腔,“俺们麻杆甸,不靠山,就靠着甸子里那几百亩的芦苇荡活命!那芦苇啊,不是寻常的芦苇,是‘青杆苇’,长得又高又韧,是编席子、做帘子、甚至往城里头送,做那高级纸浆的上好材料!可这开春以来,不知道从哪儿来了个天杀的祸害,专毁俺们的青杆苇!”
这倒是新鲜事。沈青放下手里的活计,示意他们进屋说话,李佳慧端上了热水道:“大叔,咋个毁法?是给啃了,还是给拱了?”
“都不是!”赵老蔫儿灌了一大口热水,这才喘匀了气,说道,“那畜生,它不吃也不拱,就专门…专门用爪子,把那刚长到半人高的青杆苇,从中间给齐刷刷地撕成两半!一晚上,就能糟蹋一大片!那手法,利索得很!俺们设了套子,下了夹子,可那东西精明得很,连看都不看一眼!再这么下去,俺们今年,可就真没啥嚼用了!”
专撕芦苇?不为吃食?沈青心里琢磨开了,这行为模式,倒像是一些猫科动物,为了磨爪子,或者是纯粹的狩猎嬉戏。
“你们看清那东西长啥样没有?”沈青问道。
“就瞅见过几回影子!”另一个年轻些的村民赶紧说道,脸上还带着惊魂未定的表情,“黑灯瞎火的,就看到一道影子‘嗖’一下就过去了,比咱家养的猫大了好几圈!身上好像…好像还带着花纹!俺们胆子大的,晚上打着火把去追过,就听见它在芦苇荡深处,发出那种‘喵…嗷…’的怪叫,听着就瘆人!”
“花纹?猫叫?”沈青心里大致有了数。这东西,八成是“花面狸猫”,是山猫的一种变种,体型更大,性情也更凶悍。它不吃芦苇,却在里面疯狂穿梭撕扯,很可能是在捕食藏在芦苇荡深处的田鼠或者水耗子。
这“花面狸猫”的皮毛,带着漂亮的斑点状花纹,油光水滑,是制作皮帽和皮坎肩的上好材料,一张品相好的,也能值个几十块钱。
“行,这事儿我应下了。”沈青点了点头,“不过,对付这种滑不溜丢的家伙,不能用寻常的法子。”
第二天,沈青带着赵小军和两条神犬,在赵老蔫儿的指引下,来到了那片广阔的芦苇荡。他没有急着深入,而是先绕着芦苇荡走了一圈,仔细勘察。
他发现,那些被撕扯的芦苇,大多集中在几处地势相对干燥,泥土松软的区域。他拨开芦苇根部的泥土,果然发现了不少新鲜的鼠洞。
“我明白了。”沈青站起身,对满脸困惑的赵小军和赵老蔫儿说道,“这畜生不是在毁你们的芦苇,它是在抓耗子。”
他指了指那些鼠洞:“这下面的耗子太多了,它闻着味儿,就在芦苇荡里头横冲直撞地抓。芦苇,只是被它给顺带着糟蹋了。”
“那…那这可咋办啊?”赵老蔫儿急了。
“好办。”沈青胸有成竹,“它既然是为抓耗子而来,那咱们就给它准备一顿‘耗子大餐’,让它自己钻进咱们的口袋里。”
他让赵老蔫儿,回村里发动村民,去多抓些活的田鼠,越多越好。自己则和赵小军,找来一些细密的渔网,还有几根碗口粗细的、足够结实的木棍。
他选了一处位于芦苇荡边缘的开阔地,这里三面是茂密的芦苇,只有一个出口。他指挥着赵小军,用木棍和渔网,在那个唯一的出口处,巧妙地布置下了一个巨大的、如同倒扣漏斗般的“迷魂网阵”。这网阵入口宽阔,越往里越窄,尽头则是一个用双层渔网和藤条加固的“死口袋”。
布置完毕,村民们也抓来了几十只活蹦乱跳的田鼠。沈青让村民们将这些田鼠,分批次地,从芦苇荡的另一侧,朝着“迷魂网阵”的方向驱赶。
“吱吱!吱吱!”几十只田鼠在芦苇荡里惊慌失措地乱窜,发出的声音和气味,对于任何一只猫科动物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顶级诱惑!
果然,没过多久,一道带着漂亮花纹的矫健身影,猛地从芦苇荡深处窜了出来!它显然是被这突如其来的“耗子自助餐”给吸引了,兴奋地在芦苇荡里左冲右突,疯狂地捕食着那些可怜的田鼠!
它一路追逐,根本没有察觉到,自己正一步步地,踏入沈青早已为它准备好的死亡陷阱!当它叼着一只肥硕的田鼠,心满意足地准备从那个看似安全的出口离开时,一头就撞进了那张巨大的“迷魂网阵”之中!
那“花面狸猫”被困住,发出一声愤怒的嘶吼,用它那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拼命地撕咬着网绳。但沈青用的这渔网是专门用来捕大鱼的,异常坚韧,任凭它如何折腾,也只是徒劳!
“收网!”沈青一声令下!
早已埋伏在两侧的村民们,立刻冲上前来,七手八脚地将那“死口袋”的网口收紧,压实!那只不可一世的“花面狸猫”,就这样成了瓮中之鳖!
“我的天!沈英雄!您这法子真是绝了!”赵老蔫儿看着那只在网中徒劳挣扎的罪魁祸首,激动得老泪纵横,“用耗子当诱饵,这…这俺们咋就没想到呢!您真是俺们麻杆甸的大救星啊!”
沈青笑了笑,走上前,指挥着众人将那只“花面狸猫”捆了个结结实实。这畜生,一身漂亮的皮毛,怕是又能换回一笔不小的进项。
解决了麻杆甸的狸猫之患,沈青的名声更是如同长了翅膀,传遍了黑水河两岸。这天,他刚从县城给家里买了几匹新布料回来,还没等进屋,就被一个从邻县红旗公社那边,特意寻来的汉子给拦住了。
那汉子叫钱大壮,是红旗公社林场的一名护林员,一脸的风霜,眉宇间却透着一股子军人般的干练。
“沈英雄,久仰大名!”钱大壮一见沈青,便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开门见山道,“俺这次来,是代表我们公社林场,想请您出马,帮我们解决一个天大的麻烦!”
沈青示意他进屋说话:“钱大哥,有话慢慢说。”
钱大壮喝了口水,这才道出原委:“沈英雄,俺们红旗公社那片林场,是县里头一份的模范林场!可这开春以来,怪事就没断过!林场深处那片上了年份的老林子里,一到晚上,就传出一种怪叫,跟那小娃儿哭似的,听着就让人心里发毛!一开始俺们还以为是啥野猫子,可后来,林场里养的那些信鸽,还有看林子用的猎犬,隔三差五就少一只!现场干干净净,连根毛都找不着!”
“小娃儿哭?还专偷鸽子和狗?”赵小军在一旁听得是啧啧称奇,“这又是啥邪乎玩意儿?”
“俺们几个胆子大的,晚上也去蹲过点。”钱大壮脸上露出几分后怕,“就瞅见一个白色的影子,从天上‘呼’一下就下来了,快得跟鬼似的!等俺们反应过来,那影子早就叼着东西飞没影了!有人说,那是山里的‘鬼脸婆’,是专门勾小孩魂的恶鬼!”
沈青听着,心里却是一动。白色的影子,夜间活动,飞行无声,叫声像婴儿哭,还专偷小型活物。这描述,倒像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大型猫头鹰——“鬼脸鸮”。这东西,因为脸盘雪白,形如鬼面,夜间叫声又凄厉,常被山民视为不祥之兆。
“我大概知道是什么了。”沈青沉声道,“那不是什么‘鬼脸婆’,是只成了精的大猫头鹰。你们丢的那些信鸽和猎犬,八成是成了它的盘中餐了。”
“大猫头鹰?!”钱大壮听得一愣,“那玩意儿能有那么厉害?!”
“普通的自然没这本事。”沈青解释道,“但若是只活了几十年,体型巨大的‘鸮王’,那就不一样了。它那一对爪子,力气怕是不比鹰爪子差。而且飞行悄无声-息,是天生的暗夜杀手。”
“那…那这可咋办啊沈英雄?”钱大壮急了,“这玩意儿在天上飞,俺们总不能拿炮去轰吧?!再这么下去,俺们林场的狗都要被它给偷光了!”
“不能杀。”沈青摇了摇头,“这东西,在山民眼里是‘报丧鸟’,杀了不吉利。咱们得想个法子,把它活捉了,再送到别处山头放生,也算是除了这一害。”
一个针对这“空中幽灵”的,前所未有的狩猎计划,开始在他脑海中快速成型。
他让钱大壮,先回林场,找一处那“鬼脸鸮”最常出没的开阔地。然后,准备几样东西:一面足够大的镜子,一个从拖拉机上拆下来的大灯灯泡,一个蓄电瓶,还有一张足够结实的大网。
钱大壮虽然不明白沈英雄要这些古怪玩意儿干啥,但还是立刻回去准备了。
三天后,沈青带着赵小军,来到了红旗公社林场。他先是勘察了地形,选定了那片开阔地的中央,作为“行刑场”。
入夜,他指挥着钱大壮和几个林场工人,将那面大镜子,以一个特定的角度,斜对着天空。又将那拖拉机大灯,连接上蓄电瓶,灯口用一块黑布蒙住,对准了镜子的方向。那张大网,则由四个工人拉着,分别埋伏在场地的四个角落。
做完这一切,沈青从带来的笼子里,放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作为诱饵,放在了场地的正中央。
“沈英雄,这…这是要干啥?照镜子?”钱大壮满脸的困惑。
“这叫‘强光炫目,自投罗网’。”沈青神秘一笑,“那畜生夜视能力再好,也怕这个。”
众人屏住呼吸,耐心等待。后半夜,那熟悉的、如同婴儿啼哭般的凄厉叫声,由远及近。一道巨大的白色影子,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夜空之中!它在空中盘旋了几圈,很快就发现了地面上那只活蹦乱跳的兔子!
它双翼一收,如同白色的闪电,朝着那只兔子猛扑而下!
就是现在!沈青眼中寒光一闪!他猛地扯掉了蒙在拖拉机大灯上的黑布!
“滋——!!!!!”
一道极其刺眼的、雪亮的强光,瞬间从大灯中射出,经过那面大镜子的反射,如同探照灯般,不偏不倚,正好射在了那只俯冲而下的“鬼脸鸮”的眼睛上!
“唳——?!”那“鬼脸鸮”显然没料到这突如其来的强光攻击!它只觉得眼前一片雪白,瞬间就失去了视觉,巨大的身体在空中失去平衡,惊恐地怪叫着,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头栽了下来!
“收网!”沈青暴喝一声!
早已埋伏在四周的四个工人,猛地将手中的大网向上一抛!那巨大的网兜,瞬间就将那只还在晕头转向的“鬼脸鸮”,给罩了个结结实实!
“我的天!抓…抓住了!!”钱大壮看着那只在网中徒劳挣扎的“鬼脸婆”,惊得是目瞪口呆,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沈英雄!您真是神了!这…这就把它给照下来了?!”
沈青走上前,指挥着众人,将这只巨大的“鬼脸鸮”捆了个结结实实。他看着这只翼展怕是超过两米,脸盘雪白如鬼面的大家伙,心里也是啧啧称奇。这东西,若是能驯服了,那可真是多了一个得力的“空中侦察兵”。
红旗公社林场的众人,对沈青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不仅兑现了之前的承诺,送上了丰厚的谢礼,林场场长更是特批了一批上好的木料,亲自派车送到了沈家大院,指名是给沈英雄盖新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