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律》的颁布,从法理和秩序上为北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张枫深知,对于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而言,最根本的利益和渴望,依旧在于土地。无恒产者无恒心,要让北疆真正成为铁板一块,成为他取之不尽的兵源和粮仓,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土地革命。
北疆三州,尤其是燕、云两州,地处边境,常年战乱,地广人稀。大量土地或因蛮族劫掠、原主逃亡而成为无主荒地;或因张枫击溃北蛮、清理内部叛徒(如刘莽等)而抄没充公;亦有部分本土劣绅,在张枫推行新政、触及其利益时暗中作梗,被律法司与靖安司查实罪证,田产籍没。
这些土地,数量极为可观,几乎占到了北疆三州可耕地的近四成!它们如同一块巨大的、未被激活的财富,也潜藏着不安定的因素。
张枫毫不犹豫,以雷霆手段,推行了他酝酿已久的土地政策。在民政司与军政司的协同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分配运动,在北疆全面展开。
核心政策一:军功授田,固化基石。
此政策在破军营时期已有雏形,如今则以《北疆律·田亩令》的形式正式确立,并推广至整个枫家军。
“凡枫家军将士,无论卒伍将校,皆按军功大小、服役年限、职位高低,分授永业田!”
“阵亡、伤残者,其田由家属继承,免赋五年至十年不等!”
“所授田亩,登记造册,颁发地契,受《北疆律》严格保护,不得侵夺!”
具体分配由军政司与民政司联合执行,过程公开透明。功勋卓着的军官,如赵铁柱、雷豹等人,获田数百亩乃至上千亩(多为牧场或需开垦的荒地);普通士卒,亦能根据战功获得数十亩至百亩不等的田地。
当沉甸甸的、盖着镇北侯府和民政司大印的地契发到那些曾经一无所有、仅凭军功改变命运的士卒手中时,许多铁打的汉子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摩挲着地契上自己的名字,仿佛握住了整个家族的未来。土地,意味着传承,意味着根基,意味着他们与脚下这片土地、与给予他们土地的镇北侯,结成了最牢固的利益共同体!
从此,枫家军不仅是一支为信念和荣耀而战的军队,更是一支为守护自家田产而战的军队!其忠诚与战斗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核心政策二:民屯垦殖,吸纳流民。
对于数量庞大的无主荒地和部分抄没土地,张枫推行“民屯垦殖”。
“凡大夏流民,愿入北疆籍者,皆可向各地民政司分署申请,按户分给荒地五十亩,官贷种子、农具,三年内免一切赋税徭役!”
“所垦之地,三年后登记为永业田,按《北疆律》缴纳田赋。”
此令一出,如同在久旱的平原上降下甘霖。中原及南方各地因天灾人祸、土地兼并而失去土地的流民,闻风而动,如同百川归海,源源不断地涌向北疆。民政司在各处关隘设立接待点,登记造册,引导分流。
广袤的荒原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垦荒热潮。无数家庭在划分好的土地上,搭建起简陋的窝棚,挥舞着官府借贷的崭新农具(由科技司督造),满怀希望地开垦着沉睡的土地。炊烟袅袅,人声鼎沸,死寂的边疆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雷霆手段,震慑宵小。
对于少数试图阻挠、或是凭借旧有关系想要索回被抄没“祖产”的本地豪强,张枫毫不手软。律法司与靖安司密切配合,一旦查实有欺压新落户军户、流民,或是暗中破坏垦荒的行为,立即依《北疆律》严惩,轻则罚没家产,重则流放苦役,甚至有劣绅被当众处以极刑!
几次铁血手段之后,所有潜在的反对声音都销声匿迹。北疆上下都清楚地认识到,在这三州之地,镇北侯的意志就是天条,任何阻碍他新政的人,都将被无情碾碎。
效果立竿见影。
这场土地革命带来的效果是惊人的。
政治上, 军心民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士兵效死,百姓归心。张枫在北疆的统治基础,变得坚如磐石。无论是朝廷的旨意,还是外部的威胁,想要动摇北疆,首先要问数百万拥有了土地的军民答不答应。
经济上, 农业生产力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大量荒地被开垦成良田,获得了土地的农民爆发出了巨大的生产热情。民政司推广的新式农具(如曲辕犁改进版)和选育的良种也开始发挥作用。预计仅此一年,北疆的粮食产量就能翻上一番不止,不仅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甚至开始有了盈余可以储备或交易。
军事上, 稳定的兵源和后勤保障得以建立。拥有了田产的军户家庭,成为了最可靠的兵源基地。而粮食的充足,则为枫家军的持续作战和扩编提供了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站在朔风城头,放眼望去,昔日荒凉的土地上阡陌纵横,绿意盎然,村落星罗棋布。张枫知道,这片土地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他的烙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忠于他的血液;这里的每一粒粮食,都蕴含着支持他的力量。